拼多多市值超京东,是怎么一回事?( 三 )


拼多多依旧在追求扩大出货规模后无限逼近性价比的临界点 , 性质类似于收租低、抽成少的批发市场 。 这导致正在孵化中的品牌如果不想最终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 而想享受品牌溢价 , 就不愿意选择拼多多作为孵化平台 。
这种趋势加剧了拼多多的第三个问题:转型困难 。
在下沉市场完胜 , 又打入五环内之后 , 用户人数逼近天花板 。 为了提高GMV , 拼多多之前靠MAU增长驱动的模式已经动力不足 , 急需提高平均客户消费水平 , 以保持GMV的高速增长 。 但从三季度财报来看 , 拼多多过去一年平均客户消费金额增速为27% , 远低于GMV的增长速度 , 其原因依然是拼多多未能摆脱“下沉”的形象标签 。
去年开始的百亿补贴的确起到了引流的功效 , 3C、高级护肤品、家电等真金白银的补贴砸出了一二线消费者的青睐 。 不过这也带来另一种认知 , 即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商品都是“真香”且都是正品 , 但百亿补贴之外的商品还是“不敢买” 。
补贴减少或取消后 , 一二线消费者不一定流失 , 但是在大额商品方面几乎一定会回归“猫狗”的怀抱 , 只在购买低价商品时可能想到拼多多 。 这种现象在拼多多孵化出的品牌依然主打性价比后 , 会愈演愈烈 。
拼多多现在倒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是在农产品和日用品领域 , 于是增加了这些领域的补贴权重 , 并且推出了“顺应消费者要求”的多多买菜 。
多多买菜是拼多多第一项从生产到销售再到配送的相对完整的业务 , 也承载了弥补物流和配送短板的重任 , 更是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尝试 。 不过 , 自称并非社区团购的多多买菜是否能顺利完成任务 , 还需要观察 。
总之 , 拼多多的盈利是阶段性成功 , 但现在的市值已经透支了太多期待 。 什么时候拼多多才能撑得起现在的市值?可能要等拼多多不再用来比价 , 而是当两个平台价格相同 , 消费者会毫不犹豫选择拼多多的时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