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食疗鼻祖-孟诜(shēn)
而孟诜作为食疗鼻祖 , 重视不同食药的搭配禁忌 , 一直秉承“守中致和”的施治准则 。 除了《食疗本草》之外 , 还有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医学专著《必效方》 , 被孟氏后人传承至今 , 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下 , 以新的形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正是由于药食同源食疗的巨大影响 , 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自2004年至今 , 累计发布100多种药食同源产品和新资源食品目录 。 像常见的人参、灵芝、石斛等都属于这两种目录的成员 。

文章插图
新资源食品的概念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 赋予中医食疗的意义 , 更多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1、无病防身
“上医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 , 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 。

文章插图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
《扁鹊见蔡桓公》上就有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中医历来讲究防重于治 。 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 , 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 , 利用中医食疗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 。
医食同源 , 药食同根 。
“无病防身”是中医食疗的基础应用 , 在身体的免疫力防线被冲垮之前 , 预防很重要 。 中医在免疫力的提升上 , 具有很好的效果和证明 , 兼顾日常饮食和药膳营养的作用 , 非常值得实践 。
2、有病治病
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身体战胜病情 。

文章插图
中医食疗的应用上 , “有病治病”是一个重点 。 这里的病并非是急重症患者 , 而是指需要维持数据的慢性病和某些亚健康疾病 , 比如失眠、脱发、神经衰弱、肥胖等问题 。
使用传统的中医古法验方 , 配合药食同源的原材料 , 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理念 , 改变传统中药的气味大 , 味道苦 , 不便携带等问题 , 仍然以传统中医药“片、汤、酒、露 , 丸、散、膏、丹”八种剂型 , 最终形成专业系统的食疗方剂 。
在日常的工作中 , 有很多头条过来单独交流的朋友总是会说:
感觉很不舒服 , 可是去医院化验血和尿 , 数据很正常 , 没有任何问题 。
这些问题 , 无一例外最后都是采用祖国医学和系统性的食疗方解决的 。
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三者之间的区别 , 并不只是效果 , 更多的是安全性 。 所以 , 我们在改善自己问题的时候 , 不能一味的追求效果而忽视安全性 , 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安全性而忽视了效果 。
适合自己的 , 才是最好的 。

文章插图
拿我这边比较常见的失眠问题为例:
西医常开的安眠药物 , 效果是好 , 但是副作用大 , 依赖性强 , 戒断反应强烈 。
保健品厂家则会兜售外源性褪黑素 , 而这个东西长期服用会有严重副作用 。
而中医讲究的则是药食同源的专业食疗方 , 兼顾安全性与功效 , 综合反馈很好 。
有的朋友会问 , 为什么这么好的治疗方法 , 我却不知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