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寺庙里都有银杏树 原来是因为北方树木到了深秋, 叶子逐渐变黄而枯萎, 总是带着些许颓废和败落, 惟银杏叶黄得彻底, 黄得纯粹, 竟不失生机, 坚挺而唯美, 孤傲而通灵 。 树上树下那满满的金黄呵, 怎能与凡尘俗物混为一谈?
银杏:菩提圣树
据说银杏树是作为菩提树的替身与佛教结缘的 。 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菩提树就以神圣的姿态跻身圣树之列 。 但菩提树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不适合我国的气候环境 。 佛门弟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 比如无患子树、暴马丁香, 而北方的寺院多选用银杏树作为佛门圣树 。
当然银杏树被选作佛门圣树不是出于偶然 。 植物界“活化石”的美誉, 生长慢、寿命长的特质使银杏树本身就自带光环, 充满灵性 。 自然与佛教的气质也非常契合 。
由于银杏树的生长周期长, 造就了其木质的优良特性:光泽感、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易裂 。 因此, 银杏木是制作木雕的优质材料 。 据说宋代皇帝的坐椅, 元代大臣早朝手持的朝茹都是银杏木材做成的 。
作为佛门圣树, 银杏木又是制作佛像木雕的主要材料 。 许多佛家寺庙都选用银杏木材雕刻观音座像或千手观音立像 。 比如位于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中心亭内的千手千眼观音 。 银杏木雕出的佛像空灵飘逸、栩栩如生, 尤其是佛像微薄的指甲生动如真, 故佛家又称银杏为“佛指甲” 。
另外, 寺庙用的木鱼大多也是银杏木制成的 。 银杏木不仅温润、防虫蛀, 还具有共鸣性、导音性和弹性, 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 以银杏木做出的木鱼敲击时能发出空灵清远的声音 。 搜一下:为什么各地寺庙中都会有古银杏树

文章插图
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 最好是七言绝句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
【银杏唯美句子发朋友圈 【抖音文案】古寺银杏的唯美句子】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
最有意境的当数其中这句“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 ”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 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 。
另有后人, 著名诗人王安石, 从中又化了一句: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即事》) 。 不过个人觉得只是一种死寂, 没有王籍的那种意境了 。
另有几句名句, 意境也不错
后山禅记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
最喜欢的就是那句“曲径通幽处”, 好像被宝玉引用过?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喜欢其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这句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