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果然“不太好听” 。 在微博上、朋友圈里, 它被视为投机的、利己式表达 。 你或许可以说唐彬森遭遇了常见的“舆论误读”, 因为他抛出的观点看上去无可厚非, 合乎逻辑:指出缺失, 藉此阐述机遇 。
但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声却是真实的 。 唐彬森被攻击的角度一方面是立场, 这番话被认为用他的气泡水生意蹭芯片的热度, 考虑到芯片已经被当成民族工业中兴的图腾, 以此类比似乎很不恰当;随后更进一步遭到清算, 翻旧账式的清算, 有人跳出来宣称元气森林此前“日式品牌”、“0糖”的营销策略是玩文字游戏, 是打擦边球, 这些话令他看起来像个收割智商税的商人——至少也是个不真诚的家伙 。
想必这给唐彬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此之后, 他鲜有公开发声, 不说话, 就不会错了吧?他身边的朋友说, 在看到令他赞赏的公开报道时, 他会主动去邀约媒体采访人员吃饭、交谈, 但却不愿接受采访, “毕竟老唐被媒体伤过” 。
但在商业秩序里, 唐彬森还是被寄予至高期待的人 。 尽管出于竞争策略的考虑, 元气森林很长时间里不愿意正面谈论可口可乐, 但市场是大众的市场, 大众永远需要简单易懂的说辞, 于是在普遍认识里, 这家公司的未来仍然被描画为一则中国人的可口可乐故事 。
唐彬森参加的这场会议是在亚布力由民间商人群体发起的论坛, 从2001年延续至今有二十年 。 从形式上主张开放、休闲, 从姿态上强调草根、独立, 但由于多年来有商界名流与政府官员的支持和参与而被公认为中国最具规格的几大商业峰会之一 。 在疫情愈发呈现常态化波动的2021年, 成功举办这样一场高规格论坛并不容易, 这也引发了人们格外高涨的关注热情, 也因为如此, 虽然身份背景不同, 但来到此地的人有着同样热烈的表达欲望, 官员旨在招商引资, 学者期望讲出洞见, 企业家想寻求合作, 创业者则寄望登堂入室 。
不知道这股风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所有拥有话语权的人都热衷于定义新时代, 追捧新的明星 。 于是在初夏的那个酒店会议厅里, 唐彬森和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便被分配了这样的角色 。
两位商业明星在这场活动上的表现得到的评价大相径庭, 从表面上看, 是因为两人呈现出的情绪不同 。 一家地方性的金融报纸写道,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和老牌商界大佬同台太兴奋, 元气森林的唐彬森发言时较为激动”, 而对于王宁的谈论的年轻人“社交货币”话题, 这家媒体认为, “相比之下, 比较克制 。 ”
但更深层次的不同, 或许缘于两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处境 。 在那场会议召开的半年前, 泡泡玛特在港交所挂牌,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一时无二, 该怎么形容它的意义呢?这么说吧, 前段时间我偶然拿到了某份全球消费集团旗下投资基金的内部研究报告, 报告称, 正是泡泡玛特与完美日记的IPO, 共同揿动了2021年一级市场的消费投资按钮;
几个月后, 两人又在小红书的活动上遇到, 唐彬森现场问了王宁一个问题:2010年潮玩市场没有任何一个迹象表明会火, 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创业方向 。 王宁的回答并不出奇, 大意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想在商业市场里找到平衡 。
这种孩子气的说法说服不了唐彬森, 他从来不会基于这种理由做任何决策, 否则, 元气森林也不会在如此精密的融资条款、策略推动下成为风险投资市场上的超级明星, 它的估值在这一年爆发式增长, 唐本人的声望也水涨船高, 由于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的表现, 他被描述为撼动了VC多年来买方市场话语权的狠角色, 一个重塑创与投游戏规则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