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 Google位于中国的智囊团希望以2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百度, 但Google管理层最终只给出了16亿美元的报价 。 此后, Google只是收购了百度的部分股份, 在当时百度的最新一轮1500万美元的融资中, Google投入了500万美元, 占股约4% 。
2005年6月底, 百度上市前夕, Google全球CBO施密特曾经到过李彦宏在中关村理想大厦12的办公室, 双方进行了相关沟通 。 Google透露过进一步合作乃至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意图 。 李彦宏定地告诉施密特, 那就是百度不卖, 我们要自己上市 。
施密特去过李彦宏的办公室后, Google也曾经公然宣称其对百度有两种选择 。 一是 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二是双方展开深入合作, Google将拥有百度更多股份, 甚至成立合资公司 。
当然, 百度上市也充分预防了Google可能会在二级资本市场上的图谋, 他们制定了著名的“牛卡计划”, 以抵御强大的Google 。
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
这次中国之旅唤醒了两位创始人, 让他们意识到那里的变化有多快, 也让他们看到了如果Google进入中国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 但是 “审查” 也让Google当时的高管团队争论不休, 但是佩奇相信Google的进入会给中国带去很多变化 。
随后, Google决定在www.Google.cn上承接Google的中国服务, 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
2005年5月-9月 欲开疆扩土, 先选将
从198年到2005年, 李开复在微软服务了七年 。 其中两年在北京, 五年在美国总部 。 在总部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感觉到很煎熬 。
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写道:“在一个庞大的体系里, 我的声音已经无法发出, 关于对产品的方向与想法, 总部鲜有倾听, 我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 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着 。 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换的光鲜零件 。 那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据了我的内心 。 ”
他开始有了想要离开微软的念头, 所以从2005年3月开始, 他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

文章插图
但是他的一次个人工作变迁, 在后来竟演绎了业界两大巨无霸之间一段激烈的冲撞, 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
2005年5月初的一天, 准备离开微软的李开复在新浪网上被一条标题吸引, “Google在中国将大有作为” 。 他打开这个专题网页, 得知Google在中国购买了google.cn的域名, 也准备在上海开设办公室, 他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 李开复在网上搜索了施密特的邮箱, 发出了希望加盟Google, 愿意到中国工作的想法 。 他写道:“我想让你知道, 如果Google在中国有雄心大志, 我很想和你谈一次话 。 ”
当天晚上, Google的一位高管给李打来电话, 表达了对李的肯定和兴趣 。
Google很快意识到李开复能够加快它在中国立足的计划 。 时任Google高级副总裁的乔纳森·罗森博格在写给高管的信中对李开复表示肯定, “他是一个全明星队员, 可以做出很多贡献, 远不止是对中国 。 ” “我坚持认为, 我们需要用一切方法, 像狼追逐猎物一样把他争取过来 。 ”
时任Google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给李开复回复了邮件, 他希望李开复能尽快给他打电话, 任何时间都可以 。
Google考虑到微软当时已经有几百人跳槽到了Google, 他们随时可以认出李开复, 所以将面试地点定在山景城的海岸高尔夫球场的餐馆 。
第一个面试者是中国面试官王昕, 他们交流个几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 随后施密特跟李开复沟通, 他们聊到了Google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以及希望在中国做的一些事情 。 轮流见过几个副总裁之后, 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踩着滑板来到面试地点, 然后他们开始交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