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 “营销大师”梅西百货 , 又推出了一项机智的引流策略——感恩节大游行 。 由于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非常有限 , 梅西百货的花车乐队、巨型气球吸引了大量纽约市民前来观看 。
短短几年时间 , 梅西百货的感恩节游行就吸引了高达350 万人次的观众 。
在梅西百货的推动下 , 感恩节和购物之间也产生了渊源 。

文章插图
梅西百货的花车乐队、巨型气球吸引了大量纽约市民前来观看 。 /Wikipedia
1939年 , 美国正值大萧条时期 , 各大百货公司、零售商为卖不出货而苦苦哀愁 。 情急之下 , 他们向当时的总统罗斯福请求 , 能否将感恩节从11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提前到第四周的星期四(当年的感恩节在11月第五周的星期四) , 这样一来 , 圣诞销售期就能够被延长一周 。
罗斯福答应了这一请求 。 1941年 ,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 将感恩节正式定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
这一小小的举动 , 无形之中推动了第一个购物节的诞生 。
二战结束后 , 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 人们的外出娱乐、购物活动也开始增加 , 也是从这时起 , 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感恩节的第二天请病假 , 为的是让自己获得一个4天的小假期轻松一下 。

文章插图
20世纪50年代 , 美国费城的一家报纸第一次使用了“黑色星期五”这个称呼 。 /纪录片截屏
老板们逐渐发现 , 感恩节的后一天 , 办公室里空空荡荡 , 于是 , 越来越多的公司索性直接把这一天定为带薪节日 。
商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小长假 , 他们开始推出花式促销 , 吸引顾客 。 美国政府也积极配合 , 20多个州将黑色星期五定为带薪假日 , 借用美国总统胡佛的一句话:“凡是对美国商业有益的 , 就是对美国有益的 。 ”
结果就是 , 感恩节第二天 , 大批群众涌出家门 , 冲向商场以及各大娱乐场所 。 20世纪50年代 , 美国费城的一家报纸第一次使用了“黑色星期五”这个称呼 , 用来指代大量人流给警察带来超负荷工作 。
因为在这一天 , 警察们累得“身体被掏空” , 他们需要处理一系列“人流超载”所引发的混乱 , 比如商店盗窃、踩踏事故等 。

文章插图
大家用“黑色星期五”代指疯狂购物的人群 。 /History.com
“黑色星期五”这个名词就这样被传开了 , 后来 , 大家就用“黑色星期五”代指疯狂购物的人群 。
无独有偶 , 当时的商家发现 , 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处在亏损状态 , 只有从感恩节开始的这个圣诞购物季才能让他们“起死回生” 。 而当时商家的记账习惯是 , 黑色代表利润 , 红色代表亏损 , 于是“黑色星期五”暗中呼应了这一天大家能够“大赚”这一事实 。
20世纪80年代以后 , 黑色星期五成为美国的国民购物节 。

文章插图
20世纪80年代以后 , 黑色星期五成为美国的国民购物节 。
之后的故事 , 我们就很熟悉了:进入电商时代 , 购物节越来越多 。 2005年 , 全美零售商联合会下属的Shop网站推出了第一个电商购物节——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2015年 , 亚马逊推出了“七月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in July) , 也叫“Prime Day” 。
中国的购物节 , 也在短短10年之内 , 从“双十一”的基础上 , 增加了“双十二”、“6·18”、“8·18”等电商购物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