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区别 数字产业是什么意思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多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 , 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 。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区别 数字产业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底是什么?虽然很耳熟 , 但有些人可能“傻傻”分不清 。 小编今天就帮你捋一捋 。
数字经济到底是啥?
在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之前 , 需要先介绍一个概念——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 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 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作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统计标准 , 近期 ,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分类》) , 首次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 。
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 , 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做出了概括 , 以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 ”可以说 , 数字经济代表了围绕数据这种关键的生产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何区别?
《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 , 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 , 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大类 。
其中 , 前4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 , 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 , 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 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6个大类、68个中类、126个小类 ,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
第5大类产业数字化部分 , 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 , 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 该部分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 对应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91
大类、431个中类、1256个小类 , 体现了数字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产生深度渗透和广泛融合 。
怎么干?
如何协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看看《“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如何计划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 , 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 ,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区别 数字产业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一、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 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 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 。 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 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 ,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 , 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 , 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