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明胶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之后,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甚至社会上出现了“想吃什么不吃什么”的说法 。 “肉鸡哥”的走红, 在于人们不仅再次看到了商家的良心, 也重拾了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 欺诈和不诚实, 作为一个“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机者, 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些不义之财, 但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坚持诚实守信可能不容易, 但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 。
做生意, 诚信是第一要务, 尤其是食品行业, 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坚守道德良知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 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 应当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而不是将责任转嫁给社会环境、制度缺陷等 。 只有绝大多数经营者行动起来, 千千涌现出成千上万老老实实生产可靠产品的“油条”, 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 这是“油条哥”故事的启示 。
来源:人民日报鲍丹, 他从一个小的方面反映了市场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的广泛关注表明人们重视声誉!希望相关部门也能重视起来 。
看看别人怎么说 。 一个
、他诚信经营, 追求品质, 遵循公平公正的巿场交易, 赢得了销费者的信赖, 赢得了市场 。 2、他具有责任感和公平意识,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 3、他的走红带动了更多的诚信经营, 有助于重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
河北保定的“油条哥”刘洪安火了 。 这位普通的早点摊商贩怕顾客吃了隔夜油影响健康, 坚持使用新油炸油条, 先是在当地被人热捧, 后来被网络广泛传播, 近日还被请到了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主办的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言 。
“油条哥”之所以受到热捧, 其道德品质可贵是重要原因 。 与其他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主角不同, 依据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只要不是地沟油, 只要控制油中的各项指标没有超标, 炸油条用新油、隔夜油都不违法 。 而刘洪安依据自己掌握的健康常识, 基于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坚守, 对自己油条信誉的要求, 坚持用新油炸油条, 这完全是一种道德行为 。 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屡屡被挑战的当下, 这种超越法律法规标准的自觉的道德行为更显难能可贵 。
【油条哥刘洪安实现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是因为 油条哥】“油条哥”之所以受到热捧, 还在于他纠正了时下许多生产经营者的一个认识误区 。 眼下不少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偷工减料, 甚至李代桃僵, 为攫取利润不惜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许多人因此认为坚守职业道德、恪守良心的商家会少赚钱甚至亏本 。 刘洪安的经历说明, 事实并非如此 。 恪守良心, 只用新油, 不仅令顾客认同自家油条, 甚至让油条涨价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 据刘洪安介绍, 每天坚持用新油, 虽然令经营成本增加二三十元, 但由于油条卖价高了、买的人多了, 总体算下来, 每天的利润比从前还多了1/4 。 现在, “良心油条”的名声越来越响, 即便每斤比别家贵一元, 买油条的人也越来越多 。 因为太畅销了, 刘洪安还打出了“限购牌”, 每人限购两斤 。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明胶事件等一连串的食品安全危机后,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急剧下滑, 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做什么不吃什么”的说法 。 “油条哥”受到热捧, 就在于人们从他身上, 不仅重新看到了商家的良心, 也重拾了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 欺诈失信, 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机商, 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些不义之财, 但终有受到惩处的那一天;坚持诚实守信可能并不容易, 但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不断提升品牌信誉度和品牌价值, 才能把生意做成“百年老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