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应 , 通俗地说 ,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说 ,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 , 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

文章插图
一、启示:
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 , 在某一个时期 , 可能面临各种优劣不齐的问题 , 但其中最劣势的问题往往决定整个组织或个人的水平;因此 , 整个组织或个人应思考一下本组织或自己的 “短板” , 并尽早补足它 , 否则 , 将影响整个组织或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
比如 , 一个企业产品陈旧 , 市场难以打开 , 此时 , 其短板就是开发新产品;否则 , 将影响整个企业发展 。
又如 , 一个在读的本科生 , 英语多次考试都没能过四级;此生的短板就是加强英语学习 , 力图过英语四级;否则 , 他将无法正常毕业 。
二、运用:
(一)企业木桶效应的运用 。
一个企业的短板可能是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 , 如研发、生产、市场、行销、管理、品质等等;为了做到木桶“容量”的最大化 , 就要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 , 及时补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
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 , 尽早发现和预测本企业短板;否则 , 将会因短板)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
一是补短强长 。 “补短强长” , 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 , 首要的不是继续增加那些较长的木板的长度 , 而是要先下工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 消除这块短板形成的“制约因素” , 在此基础上 , 再强化“长板” , 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
比如 , 目前企业短板是人才 , 资金充足 , 首先必须引进人才 , 否则 , 企业没有发展后劲;但是 , 在引进人才同时 , 也需考虑资金是否与人才引进的发展同步 , 如果不同步 , 就需要补足资金 , 不能因资金问题而影响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 。
二是消缝补隙 。 一个木桶上木板间若有缝隙 , 则即便木板再高 , 水也会透过缝隙流掉 。 一个企业内 , 每一个员工都是一块木板 , 各有特长和短板;这就要求所有员工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 , 不能有本位主义 。 只有取长补短、各尽其用 , 才能发挥所有木板的最大效益 。 因此 , 每一名员工都要善于包容别人的缺点 , 发挥自己的优点 , 搞好相互间团结 ,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 , 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努力做到协调同步、做好补位衔接 。 只有这样 , 工作才不会“挂空挡” , 才能消缝补隙 , 形成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强大集体 。
三是紧扣铁箍 。 木桶之所以能盛水 , 是因为有铁箍将有序排列的木板箍紧 。 如果没有了铁箍的约束 , 木板也只能是散落的个体 , 发挥不了整体的效能 。 同样 , 只有用严格的法规制度来约束集体成员 , 才能形成整体合力 , 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 才能让班子成为一个坚固的“木桶” , 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
【木桶理论是什么意思?木桶理论给人的启示是什么?】四是固强“拎手” 。 装满水的木桶能否发挥效能 , 还取决于是否具有结实耐用的“拎手” 。 这“拎手”就是企业的带路人 。 企业好不好 , 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 , 就看前两名 。 他们关系融洽与否、工作配合好坏 , 直接影响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 影响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
五是筑牢根底 。 水桶能否盛满水、盛住水 , 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结实的桶底 。 桶底坚决不能破 , 不能有漏洞 。 安全稳定对于一个集体来说 , 就像是一只木桶的底 , 没有牢固完好的桶底 , 出了问题 , 就会功亏一篑 。 因此 , 必须做好抓经常、打基础的工作 , 注重从源头抓起 , 从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设施、安全责任等方面把部队建设的基础打牢 ,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