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外部机会, 在于它庞大的投资, 进攻不同的饮品市场, 接触更广泛的客群 。 譬如, 它陆续买下绿山咖啡公司、能量饮料生产商的股份, 2018年花了51亿美元收购英国咖啡连锁店Costa, 为的就是「不想只是一家汽水公司」 。 可口可乐可以利用Costa的通路卖可乐、果汁等饮料, 不用再透过其他零售通路 。
作为饮料巨头, 可口可乐面对威胁, 则是近年消费者对于「天然」、「健康」、「有机」的热爱, 含糖分的饮食, 是普罗大众及媒体的认知中, 伤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杀手 。
至于前述的案例2, 要采取直播替代电视广告来宣传产品者, 可以把外部机会看做是台湾的直播产值从2014年新台币5亿元、到2018年已增加到24亿元 。 加上5G来临, 更快的网速、行动装置的普及, 也给了直播良好的成长环境 。
至于威胁, 不外乎直播市场进入门槛低, 因此投入的竞争者不断增加, 想在海量资讯中脱颖而出变得困难许多 。
重点2:忌高估优势、淡化劣势
进行SWOT分析时的第二个重点, 就是不能高估优势, 或淡化劣势 。
若是你觉得自家的产品很好, 找不出弱点, 可以访查客户、相关厂商, 来搜集中立性高来源的资讯 。 千万不要碍于职场生态, 怕谈及品牌缺点而避重就轻 。 主管可主导此部分的讨论, 让参与者保有客观角度, 提出值得优化的劣势 。
接着, 第三个重点, 则是分析后转化为实际策略的应用 。 一般来说, SWOT会进行两两比较, 把四个字母两两组合, 进而产生出四大策略 。 像是把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摆在一起看, 就可以发现公司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
重点3:善用两两字母组合, 产生出四大策略
使用SWOT交叉分析, 帮助公司将内外状况同时评估, 再发展出对应策略的方法, 有四个方向:
1.防御型策略:面对弱势(W)与威胁(T)的状况, 优化品牌弱势, 避免外部威胁影响品牌 。
例如有一家全台拥有3000个门市的便利商店品牌, 面对知名线上商城开启了实体店铺, 挟着低价来势汹汹 。 那么便利商店能做的, 是把双方合作的物流价格提高, 或下架这个线上商城的商品, 提升他们进入实体门市的成本, 降低威胁 。
2.改善型策略:面对弱势(W)与机会(W), 把握成长的机会, 调整、优化品牌内部的弱势 。
例如前述的便利商店, 因为线上购物兴起, 消费者可以在网路货比三家, 找到最便宜的价格, 那么面对价格的弱势, 可以开启集点策略, 兑换独家商品 。 让顾客为了集点, 对既有的品牌保有消费忠诚度, 就有机会减少劣势 。
3.缓冲型策略:面对优势(S)与威胁(T), 强化优势, 减少威胁的损伤 。
比如知名运动品牌NIKE, 在2019年撤出亚马逊线上商店、建立DTC 品牌官网, 是藉由消费者对于品牌强大的认知、忠诚度(S), 透过单一购物平台, 杜绝电商平台上的各种假货乱象(T) 。
4.积极型策略:面对优势(S)与机会( O ) , 把品牌的优势尽可能透过外部机会曝光, 创造加乘效果 。
像NIKE把永续发展为目标(S), 诉求「Move to Zero 零碳行动」, 从每一项产品最开始的设计, 就朝向兼顾性能和环保 。 致力使用最少的材料、力求生产过程中减少浪费, 就可作为SWOT中的优势 。 加上收购部分制造商, 让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 把握高效率整合的趋势(O), 创造更多获利 。
重点4:纳入消费者经验, 严谨定义
虽然SWOT常是行销人的第一首选, 也有其操作盲点, 这就是第四个重点 。 在做SWOT分析时, 不要忘记把消费者的使用经验纳进来;另外, 当竞争对手众多, 要找到最适合的对象做比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