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什么报纸影响力大 香港报纸有哪些】辛亥革命胜利以后 , 广东社会风气大开 , 其中主要表现之一是广东的新闻报刊发展迅速 , 报界兴旺 。 民国初年 , 广州一城之中发行的报纸达30多家 , 为全国少有 , 其中知名的有:
《安雅报》这是广东资格最老的报纸 。 《安雅报》的前身是《博闻报》 , 创刊于光绪初年 , 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 《博闻报》由于支持维新而被封查 , 股东只好把报馆出卖给别人 。 新股东不敢沿袭旧报名 , 只好改名为《安雅世说新编》也即《安雅报》 , 以后其言论都以平稳为主 , 因而一直没有受到政界干涉 。 其业主为梁志文 , 梁在民国建立后出任广东清理公产总办 , 由于这一层关系 , 该报在社会中有较高的信誉 , 因而深受官员、学生和商人的欢迎 。
《七十二行商报》该报创办于1909年 , 创办者为商人黄景棠 。 当时因为粤汉铁路风潮 , 黄被推举为粤路会办 , 为声援争回路权 , 黄创办该报为言论机关 , 命名为《七十二行商报》 。 这是为了取得商人的支持 , 因而大受商人欢迎 , 民国2~3年(1913~1914)发展最为迅速 , 销量在广东一直居首位 。

文章插图
《羊城报》该报创刊于1910年 , 由东莞莫荫恒主持 , 莫曾参加过《博闻报》的工作 , 精通业务 , 其开办时广东的教育开始兴盛 , 主要报道有关教育的新闻、评论 , 畅销时达七八千份 , 莫荫恒也因而名声大噪 。 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后 , 莫曾撰文劝华侨不要出资接济同盟会 , 因而为同盟会所憎恨 。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员捣毁了报社 。 后来该报改变方针转而支持同盟会 , 改名为《羊城新报》 , 因而得以保存下来 。
《国报》该报成立于1913年 , 实际上是由《国事报》变化而来 。 《国事报》是清代康有为的弟子徐君勉所办 , 为保皇党的机关报 , 极为畅销 , 辛亥革命后被封闭 。 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 , 由陈柱廷、陈新亚等人与徐君勉联合重办 , 取名《国报》 , 初刊时康有为写了发刊词 , 极力支持进步党 , 由于深受官僚支持 , 因而有半官报的味道 。
《华国报》该报创办者马名隆、唐恩溥 , 原为共和党的机关报 , 后来又支持进步党 。 1912年 , 陈炯明枪毙《公言报》采访人员陈昕香时 , 唐恩溥在省议会上提出异议 , 惹怒了陈炯明 , 唐逃到武汉投靠了黎元洪 , 后来黎元洪资助唐恩溥1000元办报 , 唐在1913年回广州后创办了该报 。 该报初发行时经常发表过激言论 , 屡被责令停刊 。 龙济光督粤时期 , 该报言论一直激烈,竟敢抨击当时的民政长官李开先出卖灰石矿 , 抨击商会及官僚弛赌禁 , 几乎被封闭 , 后来销路大减 。
《时敏报》该报是公民党的机关报 , 原是1898年广州绅商开办时敏学堂所附办的报纸 , 1912年改名为《日日新报》 , 但开办数月后因资金枯竭而停闭 。 1914年公民党成立后 , 由其党员伦哲如、黄荣森恢复《时敏报》 , 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该报攻击日本人最为激烈 , 遭到日本领事的干涉而被停版一周 , 但恢复后销量大增 , 可谓因祸得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