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创造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尤以温州最具代表性 。
温州模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解放日报》上 。
据人民日报前副主编周瑞金先生回忆说,1985年5月12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一则消息,题目是“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 。 ”

文章插图
该报还专门为这则消息配发了《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 。 文章称赞温州模式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广大农村走向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 。
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 。
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 。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
有人认为,这是政府早期因无市场经济经验而无所作为,也有人认为是“因无能而无为”,给人以当地政府无所事事的印象 。 但是另外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 。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
温州模式的形成背景
1、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 。
2、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 。
3、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 。 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生产设施,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4、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 。 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
5、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 。
温州模式的特色
1、家庭、联户企业是温州农村非农经营的主要方式 。
2、乡镇企业通过市场体系来配置生产要素,温州的乡镇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家庭、联户企业是在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在内的区域性民间市场休系中孕育成长的 。 要素市场的形成为乡镇企业乃至整个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3、以日用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门类齐全的社会服务业 。 并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民间信贷等门类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4、要素自由流动并向小城镇相对集中 。 生产要素的市场组合,使得企业为了取得外部经济效益,都选取信息较多、交通运输便利、社会化服务较发达的地方设厂,从而使企业大都向小城镇及周边地区聚集 。 这样不仅在社会化协作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商品生产企业群体,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小城镇相应地发展,最终又使发展乡镇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