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生活特征 大熊猫生活习性( 三 )



除发情期外 , 常过着独栖生活 , 昼夜兼行 。 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 , 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 , 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 。 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 , 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 , 1985) 。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 , 偶食其它植物 , 甚至动物尸体 。 日食量很大 , 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 性成熟期是6.5-7.5岁 , 多于4月发情 。 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 , 每胎多产1仔 , 偶尔也产2仔 。 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 。 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 。

在野外 , 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 。 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 , 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 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 , 通常不超过2-4天 。 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 。 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 , 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 。 圈养种群中 , 孪生的情况较多 。 分娩之前 , 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 。 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 , 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 。 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 , 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 。 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 。 这并不意味它t丢弃幼仔 , 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 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 , 但是在此之前 , 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 。 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 , 约40%左右 。

【大熊猫的生活特征 大熊猫生活习性】大熊猫会濒危 , 大部因素都是人类所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