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菲特来说 , 苏珊就像是天使一样 。 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 , 因为苏珊什么都会帮他打点好 , 就算巴菲特小气得不行 , 连婴儿床都不想买 , 让刚出生的女儿直接睡在梳妆台的抽屉里 , 苏珊也没有怨言 , 全心全力地支持着老公 , 也让他慢慢走出一直以来饱受母亲精神折磨的阴影 。
财富上升的转折
24岁那年 , 在巴菲特不断的哀求下 , 恩师葛拉罕终于同意让他到投资公司上班 , 来到了华尔街 。 这个他梦寐以求的舞台 , 巴菲特的投资才华便开始爆发了 。 每天一起床就像着了魔一样疯狂的阅读财报 , 寻找投资标的 。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 , 萌生退意的葛拉罕把投资公司解散了 , 但这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善 , 而是过去20年平均年化回报率有20%的他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

文章插图
此时才26岁的巴菲特也已经累积了足以提前退休的财富 , 但他并没有打算休息 , 准备回到故乡奥马哈开展自己的事业 。
1956年 , 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成立 , 他找了11位合伙人 , 一共集资了105100美元 , 其中他只出资了那100美元 , 不过重点并不是他出资了多少 , 而是由这个年轻人操作的资金 , 前5年的投资回报率竟高达250% 。 对比道琼指数的74%多出了3倍以上 。
这个时期的巴菲特投资的策略依旧是采取葛拉罕的”安全边际法” 。 他以”烟蒂股”来形容这些他购买的股票 , 就是寻找那些看起来被丢在地上 , 没有人想要又脏兮兮的烟蒂 , 如果还有足以吸上一口的价值 , 他就会逢低买入 , 在压榨出剩余价值后离场 。
1962年 , 巴菲特的合伙事业市值已经达到700万美金 , 而他也达成了童年的梦想 , 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

文章插图
葛拉罕的”安全边际法算”虽然实用 , 但接下来的几次投资却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 例如巴菲特在买入一家风车公司之后 , 立刻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止血” , 精简库存 , 裁减人力 。 这个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经营手段却引发了当地民众强烈的不满 , 把矛头都指在他身上 , 让他多花了许多心思才得以解决这件事 。 巴菲特后来在收购公司时 , 就只会选择那些经营者可以自行打理的投资标的 。
另一个名流青史的失败案例就是买入了波克夏海瑟威这家传统纺织厂 , 他赶走了原有的管理层 , 成为大股东 , 最后也成功地拉抬了股价 , 纺织厂顺利转型为控股公司 。 但他渐渐发现找寻烟蒂股这种投资策略不适合资金大的玩法 , 加上市场上可以选择的标的越来越少 , 而且要管理一家公司 , 实在是太劳心劳力了 , 种种原因都让巴菲特意识到恩师所交给他的”安全边际法”似乎遇到了瓶颈 。

文章插图
就在此时 , 在投资人的介绍下 , 他认识了同乡的律师查理茫格 , 两人一见如故 , 每天都黏在一起聊个没完 。 后来 , 茫格甚至辞去了律师的工作 , 成为了他的事业合伙人 。 在茫格加入后 , 他在律师界的多年人脉帮了大忙 , 巴菲特甚至不需要再去找投资人了 。 让他更开心的是 , 充满智慧的茫格往往可以补足他看不到的盲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