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寻址能力是什么概念通常人们认为 , 内存容量越大 , 处理数据的能力也就越强 , 但内存容量不可能无限的大 , 它要受到系统结构、硬件设计、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 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取决于系统的地址总线的地址寄存器的宽度(位数) 。 1、Intel公司早期的CPU产品的地址总线和地址寄存器的宽度为20位 , 即CPU的寻址能力为220=1048576字节=1M字节;286的地址总线和地址寄存器的宽度为24位 , CPU的寻址能力为224=16M字节;386及386以上的地址总线和地址寄存器的宽度为32位 , CPU的寻址能力为232=4096M字节=4G字节 。 2、也就是说 , 如果机器的CPU过早 , 即使有很大的内存也不能得到利用 , 而对于现在的PⅡ级的CPU , 其寻址能力已远远超过目前的内存容量 。

文章插图
寻址是根据各种指令来进行寻址的吗80×86寻址方式计算机是通过执行指令序列来解决问题的 , 因而每种计算机都有一组指令集供给用户使用 , 这组指令集就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中的指令由操作码字段和操作数字段两部分组成 。 操作码字段指示计算机所要执行的操作 , 而操作数字段则指
CPU的寻址空间如何理解因为数据在存储器(RAM)中存放是有规律的
CPU在运算的时候需要把数据提取出来就需要知道数据在那里
这时候就需要挨家挨户的找 , 这就叫做寻址 , 但如果地址太多超出了CPU的能力范围 , CPU就无法找到数据了 。
CPU最大能查找多大范围的地址叫做寻址能力
CPU的寻址能力以位为单位
如32位寻址的CPU可以寻址2的32次方大小的地址也就是4G , 这也是为什么32位的CPU最大能搭配4G内存的原因
再多的话CPU就找不到了寻址空间一般指的是cpu对于内存寻址的能力 。 通俗地说 , 就是能最多用到多少内存的一个问题 。 数据在存储器(ram)中存放是有规律的 , cpu在运算的时候需要把数据提取出来就需要知道数据存放在哪里 , 这时候就需要挨家挨户的找 , 这就叫做寻址 , 但如果地址太多超出了cpu的能力范围 , cpu就无法找到数据了 。 cpu最大能查找多大范围的地址叫做寻址能力 , cpu的寻址能力以字节为单位 , 如32位寻址的cpu可以寻址2的32次方大小的地址也就是4g , 这也是为什么32位的cpu最大能搭配4g内存的原因 , 再多的话cpu就找不到了 。

文章插图
何为CPU的寻址能力 , 表示这个能力的单位是什么?【cpu寻址外设时,存储器对应的IO cpu寻址】从寻址的个数来说 , 你说的有道理 。 一个地址对应一个内存单元(8bit) , 寻址能力也就表达了 , 能够访问的内存总容量 , 这个容量的的单位也就是信息单位 , 如bit byte KB什么的 。 其实怎么说呢 , 其实很简单 , 只要不钻牛角尖就很好理解了 。 比喻一下 , 就是一个地方a到b地方 , 有n条路可以走 , 其中一条路就代表一个bit , 而那个2呢就是代表要一个二进制 , 每条路要么走一个1过去 , 要么走一个0过去 , 到达b有多少种组合变化 , 然后全部变化加起来就是寻址能力 。 (不理解不要纠结) 。 实例:2^n, if (n==2)变化有: 00 01 10 11就是2^2=4种变化 , 简单来说就是把n看成有多少个空位 , 然后用从0开始的二进制填充 , 然后自加1后重新填充 , 当填到全部空位都是1的时候 , 算算自己一共填了多少次 , 这就是寻址能力 。 自己可以动手在纸上练习 。 寻址能力基础单位是bit , 然后根据进制 , B,KB,MB,GB换算8bit=1B(字节) , 1KB=1024B,1MB=1024………不要想象它是容量空间 , 要想它仅仅是单位换算 。 它的基础单位bit(位 , 等于一条路 。 )不清楚 , 顶一个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过我觉得寻址能力指的是能访问的内存的大小 , 从而而我们知道 , 一条地址总线可以访问2Byte大小的内存 , 而不是2bit 。 楼主应该是把“寻址能力”和“能访问的内存地址数量”当成一回事了 。 1个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___. 答案是13 8KB=2^13B=2^13*8b=2^16b 也就是2^16个二进制位 , 也就是总线有2^16根组成 , 想到此 , 我觉着答案为2^16 嘿嘿 , 哥哥你之所以不淡定是因为你忽视了一个问题 , 内存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而不是位b 。 呵呵 , 是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