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现场描写环境描写 婚礼现场怎么描写( 三 )


坐花轿 宁波闺女出嫁均坐花轿 。 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 , 金兵追急 , 赖一女子相救得脱 , 后找恩女不得 , 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 , 凤冠霞披 , 并坐花轿 。 花轿 , 俗称“大红花轿” , 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 。 20年代宁波美球针织厂赵姓厂主的儿子成亲 , 特约贳器店制作一顶上等花轿 , 精工细镂吉庆故事人物300余个 , 名“美球轿” , 贳器店化本钱5000元 , 赵家首次贳用付费500元 。 这顶八人抬花轿 , 抬轿者穿一色特制的缎子马褂 , 炫耀一时 。 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 , 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 。 故夫妻吵嘴 , 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 , 又不是走上门的 , 以此来炫耀高贵 。 迎亲日 , 花轿出门 , 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 。 放铳、放炮仗 , 大红灯笼开路 , 沿途吹吹打打 。 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 , 以喜娘(送娘)为使者 , 持名贴前往 。
开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 , 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意) , 客人兴吃“开面汤果” 。 花轿临门 , 女家放炮仗迎轿 , 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 , 待塞入红包后始开 。 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 , 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 , 向轿内照一下 , 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 , 称“搜轿” 。 女家中午为正席酒 , 俗称“开面酒” , 亦叫“起嫁酒” 。
上轿 新娘上轿前 , 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 , 佯作不愿出嫁 , 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 , 而后坐娘腿上 , 娘为女儿喂上轿饭 , 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 较异习俗有三:其一 , “哭上轿” 。 女儿上轿 , 母亲哭送 , 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 , 有:“囡啊囡 , 侬抬得去呵 , 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 , 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 , 敬重丈夫有饭吃”等 , 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 。 其二 , “抱上轿” 。 新娘由兄长抱上轿 , 进轿坐定后 , 臀部不可随便移动 , 寓平安稳当意 。 其三 , “倒火熜灰” 。 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 , 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 , 俗称“轿内火熜 , 轿后席子” 。 起轿时 , 女家放炮仗 , 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 新娘兄弟随轿行 , 谓之“送轿” 。 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 , 以讨“千岁”、“三发”彩头 。 兄弟送至中途即回 , 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 , 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 , 返家置于火缸 , 俗称“倒火熜灰” , 亦称“接火种” 。
拜堂 花轿进门 , 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 。 停轿后卸轿门 , 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新娘出轿 , 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 , 始出轿 。 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 , 步红毡 , 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 。 是时 , 新郎闻轿进门 , 即佯躲别处 , 由捧花烛小儇请(找)回 , 站左侧 。 喜堂布置与各地相同 , 拜堂仪式则稍异 , 有主香公公 , 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担任 。 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 。 赞礼者喊:行庙见礼 , 奏乐!(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 , 皆跪!上香 , 二上香 , 三上香!叩首 , 再叩首 , 三叩首!赞礼者接着赞唱:升 , 平身 , 复位!跪 , 皆脆!接唱:升 , 拜!升 , 拜!升 , 拜!又唱:跪 , 皆脆 , 读祝章!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事先念熟 , 不可读错) 。 赞礼者又唱:升 , 拜!升 , 拜!升 , 拜!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 , 九叩首 , 六升拜” 。 最后赞礼者唱:礼毕 , 退班 , 送入洞房!其间 , 新郎、新娘在拜堂时 , 有抢前头跪习俗 , 谓谁跪在前面 , 以后就可管住后者 , 致闹出边拜边踢垫子 , 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