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女生不停地减肥,嫌弃自己胖?

以下这段话出自《卡路里与束身衣》 , 其中描述了西方如何从以胖为美过渡到以瘦为美 。审美观出现了变化 , 自然也就产生了瘦身的行为 。
从人类诞生之初 , 直到距今不到一千年的中世纪 , 胖都不被视为缺点 , 甚至还是一种风尚 , 让人向往 。那么 , 胖子又是怎么变得被人嫌弃的呢?以瘦为美的观念 , 又是如何兴起的呢?这里有几个关键因素 , 那就宗教影响、物质条件和政zhi形势 。
我们先来说宗教观念的影响 。基督教中 , 有很多教派提倡苦修 , 认为离群索居、少吃少喝、饿得皮包骨才算修行 。所以他们将自己放逐到沙漠、荒原或者其他杳无人烟的地方 。
5世纪 , 欧洲基督教的扛鼎之作《上帝之城》的作者圣奥古斯丁进一步说 , 臃肿肥大的身躯流于庸俗 , 并充满罪恶 , 纤细苗条 , 则带有神圣的色彩 。他觉得 , 饮食就像七情六欲中最大的一个陷阱 , 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 。所以他拼命地抵抗饮食对自己的吸引 , 能不碰就不碰 。而且 , 他也在《上帝之城》中一再提出应该抵抗食物的诱惑 。
圣奥古斯丁的影响太大了 , 他这么一提倡 , 很多虔诚的教徒就照着做 , 有的甚至什么都不吃 , 把自己饿死了 。到了6世纪 , 当时的一位教皇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 , 干脆就制定了一个标准 , 来规定教徒们的饮食问题 。比如说:吃少一点、吃相得体、饮食有节制、在正餐时间吃饭、只吃粗茶淡饭、不挑食……这些就是正确的吃法 。如果相反 , 就是错误的 。教皇把错误的吃法称为“暴食” , 并且把这定义为一种罪过 。你可能听说过基督教里有一种说法叫“七宗罪” , 暴食就是其中之一 , 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时开始流行的 , 并不是圣经里就有的 。
除了宗教影响 , 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也促进了审美观的转变 。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 就是地理大发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征服 , 巨量的商品和财富涌入欧洲 , 带动经济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来令人羡慕的“吃饱饭” , 现在就变成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了 。虽然社会财富差距并没有被拉平 , 但最起码从感观上看 , 大家觉得胖人那种温饱不愁的生活自己也能达到了 , 对他们的羡慕和好感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
随着工业革命开始 , 运输能力、食物贮藏水平都大为提高 , 人能更方便地获得食物 , 发福的农民和工人越来越多 。肥胖在西方不再是上等阶层的专利 , 胖子形象中仅有的这点正面意义也没有了 。所以 , 胖子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
另外 , 18-19世纪欧洲的政zhi形势 , 也对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
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 , 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很胖 , 这个体型特征也被拿来和旧贵族的腐朽堕落挂上钩:你这么胖 , 一定是损公肥私啊 。就这样 , 胖被视为封建反动势力、守旧派以及剥削阶ji的特征 , 成了革命的对象 。
到这时候 , 西方社会对胖的偏见就越来越根深蒂固了 。
对胖的推崇 , 主要是物以稀为贵 。物质贫乏的年代有条件吃成胖子的 , 通常都是非富即贵 , 胖象征着令人羡慕的经济地位 。而随着物质水平的进步 ,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 , 能吃饱饭的人越来越多 , 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营养科学的进步让一些新的精致生活方式开始流行 , 形成新的社会风尚 。再加上政zhi形势使然 , 胖被跟旧时代、旧制度画上等号 , 所以 , 胖子的形象越来越不受待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