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两家公司的发展路径虽然与所遭受的磨难非常相似 , 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经过一年的艰难行军 , 安能再次上演“快递神仙鸟”的奇迹 , 重新获得资本的认可 , 连续两年获得3亿美元融资 , 并于今年5月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虽然亿迪客也减少了各种人力物力的支出 ,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挺过财务困难期 , 再次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 , 但事与愿违 。 它没有等到白衣骑士的救援 , 最终凭借资金优势被一家二线快递网络揽入囊中 , 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
只有资本有帮助 , 命运靠自己 。
为什么他们曾经是资本的宠儿 , 被资本抛弃 , 但一米滴答和安能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结局?
首先 , 在资金使用方面 , 一个公司的发展不仅要能融钱 , 还要会花钱 。 安能的每一笔融资都花在了
招商、分拨、车辆以及系统运营方面 。 反观壹米滴答 , 由于起网模式的原因 , 在最该投入资金做深度运营的时候 , 却把大部分钱用到了收购老股东和省区的股权上面 , 让一批人先拿钱离场了 。
其次 , 在管理团队方面 , 尽管安能的管理层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 安能管理层的团结也是众所周知的 , 这或许就是一个公司的文化传承 , 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能够抱成团 , 并且展开各种方式自救 。 王拥军曾说过 , 在安能最困难的时候 , 管理层和头部网点拿出了5个亿给到公司 , 大部分管理层都曾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而对于壹米滴答来说 , 管理团队的不稳定也造就了内部派系丛生的问题 , 从黄偲海到刘冬 , 从孟豹到陆国荣 , 每一个都是能力非常强 , 在外能独立撑起一个网络的人物 , 然而在壹米却待不长 , 可以说 , 管理层的不团结不稳定是造成壹米无法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 。

文章插图
再次 , 在业务发展方面 , 安能是在快运业务实现盈利之后才跨入的快递领域 , 就算后续没有融资 , 快运业务的盈利也能维持自身基本运营的稳定 , 也是安能走出困境最大的底气与支柱;而壹米滴答在自身快运业务还在大规模烧钱阶段 , 冒然然用新融到的钱去收购一个同样在亏钱的快递业务 , 资金压力进一步放大 , 当外部的资金无法持续注入后 , 在自己还不能造血的情况下 , 两个本就亏钱的业务迅速将公司拖入了死胡同 。
最后 , 我们去年在写双十一各家战报时曾说过 , 假如后续如果没有资金的继续汇入 , 壹米滴答或许会重新走上安能的老路 , 不得不断臂求生 。 然而 ,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 , 与安能不同的是 , 壹米没有选择断臂求生 , 而是将自身完完整整地送给了别人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这或许从两家公司的股东背景找一下原因 , 从前面的融资历程表我们可以看出 , 安能每次融资的的投资机构相对单一 , 股东构成比较简单 , 且大部分都是一些世界顶尖资本 , 用行话来说叫聪明的钱 , 具有一定战略眼光与容忍度 , 管理层团队也有一定话语权 , 在做重大决策时 , 相对能达成一致意见 , 所以在做战略转型时能够快速决策快速落地;
而壹米滴答每轮的融资机构复杂 , 背后股东构成太多 , 需要说服的人也很多 , 管理层在资本面前话语权不够 ,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杨兴运并不愿意收购优速快递 , 而最终依然在资本的撮合下完成收购的原因 。 这就导致了壹米每一次战略抉择的时候沟通成本太大 , 所以壹米同样也很难做到割舍某一部分业务的选择 , 只能通过被收购的方式 , 让资本先上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