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 资源县( 二 )


随着紫源县民族文化的频繁交流 , 苗、瑶、汉等民族的风俗民情交融得很好 , 相互结合 , 相得益彰 , 形成了县城隆重的农历元宵佳节 。 1995年以来 , 资源县委、政府引导和组织民间传统节日成为资源旅游品牌和农作物推广推介、服务资源经济的重要媒介 。 到目前为止 , 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 吸引了数千名国内外游客 。 盛会期间 , 各族群众聚集在县城观光 。 子江两岸三天三夜 , 歌声弥漫空中 。 整个县城被囚禁在歌声的海洋中 。 月夜看河灯 , 欣赏“万盏河灯漂在资江上”的人文奇观 , 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 近两年来 , 名人受邀登台演出 , 为艺术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 修水县的风土人情和特产哨子是最有意义的 。
哨子已经成为秀水最具浓郁地方风味的美食 。 为什么叫哨子?说起它的起源 , 在修水的人中间还是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 相传 , 于霞时期 , 修水地区发生山洪、瀑布 , 农田、村庄被毁 , 庄稼未收 。 农民以从山里采摘野菜和水果为生 。 后来大禹来修水 , 组织群众治理洪水 。
当地群众十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恩德 , 可在那荒年灾月里又拿不出好东西来供献 。 大家想到治水期间 , 多少个日日夜夜 , 大禹和群众一起辛勤治水 , 连餐饱饭都没有吃过 , 很是过意不去 。 当时面对山高林密 , 有位老农提出 , 大家上山搞点野味来为大禹送行 , 略表心意 。 于是大家商量好后 , 就一边派人上山挖野山芋 , 一边派人打野兽 。 就这样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皮子 , 把野兽肉切作馅子 , 包成一种食品 , 外形上尖下圆 , 取名为哨子 , 上奉大禹 。 大禹和大家吃后觉得味道很不错 , 从此以后修水人会做也爱吃哨子 , 自古至今 , 代代相传 , 而且越做越好吃 , 成为修水食品一绝 。 现在每当逢年过节 , 亲朋往来 , 重大喜庆 , 修水人都作兴哨子 , 以示庆贺和款待亲朋 。 不过时至今日修水人吃的已不再是用野山芋和野兽肉做的哨子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哨子的用料也越来越讲究 , 在制作上也大大作了改进 。

希望对你有帮助!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 。 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 。 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 。 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 。 “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 我是资源人 , 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民族风俗耶 。 只知道说吃的话 , 可以去尝下五排的油茶 , 还有农历的7月14日是资源的河灯节 , 当天晚上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去风雨桥放河灯 , 寄托自己的心愿 , 同时也可以在那观看烟花 , 还有在当天下午一般会资源中学附近的空地上有一场文艺演出 。

在车田乡一带聚集的少数民族人群较多点 , 可以去那瞧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