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元宇宙”在技术上可能比人工智能要简单一些, 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一定是曲折的 。 “元宇宙”的瓶颈可能是终端产品的用户体验, 以及其能够承载的功能 。 就像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 很少有人会去购买两个手机, 因为手机的功能就是打电话, 按键也不怎么舒服, 屏幕还小, 不太可能去阅读或做其他事情 。 现在相当比例的人有两部智能手机, 家里还有Pad、Surface等等 。 所以关键还是要看终端产品是否足够好, 能否吸引到流量 。
丁玉杰:元宇宙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多的, 归纳元宇宙产业链, 将其分为:1)入口【人机交互层】;2、云及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层+去中心化层】;3、 2B设计技术公司【空间计算层】;4、 GaaS【创作者经济层】;5、 Verse 平台【体验层】 。 不同的产业链端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滋生出自己的投资机会 。
催化剂上面我们认为硬件的销量, 新产品性能的较大革新都会是比较强的催化剂, 但短期难以验证 。 同时, 产品端如果出现爆款应用也会是板块的催化, 我们需要边走边看 。
戴清:现在距离终极元宇宙还有较长的发展路径, 也有较多不确定性, 但我们认为元宇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长期带来极大的市场机遇 。
当然, 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各行各业非常多的创新和突破, 这也将带来机会, 需要投资人去寻找和发掘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
从催化剂的角度来看, 现在我们处在对概念本身进行摸索的早期阶段, 预计在下一代消费级终端交互设备开始放量增长后, 我们才能看到整个“元宇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 未来一两年, 我们核心关注VR加速渗透的时点, 包括软硬件两个维度:一个是设备体验上的改善, 比如现象级VR/AR硬件设备(Oculus Quest系列新作、苹果MR/AR产品等)问世;一个是出现爆款应用, 比如爆款VR游戏出现, 将进一步带动硬件渗透率提升 。 近期,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 VR上量的时间点可能提前 。
芯片产业链、云计算、VR/AR、游戏等被看好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从“元宇宙”涉及的概念板块来看, 哪些相关概念子板块被您看好?为什么?
李耀柱:我们最看好的是芯片产业链, 因为元宇宙的本质就是类现实生活的高度数字化, 这对于算法算力的需求是指数级增长, 而根据摩尔定律, 芯片的性能在逐渐提高, 当前芯片制程降低到10nm以下, 制程提高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我们的芯片架构还是基于冯诺依曼架构, 存储和计算是分离的, 各个单元之间存在通信延迟以及存储带宽的限制, 我们需要从底层架构上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框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算力, 才能更好满足元宇宙对于数字运算的需求 。
其次是云计算行业, 包括公用云和一些有助于数字化的saas软件行业 。 实现元宇宙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的过程, 一些游戏引擎或者工业软件, 就是这个数字化提升的工具 。
第三, 还有硬件设备行业, 以目前主流的VR设备为例, 在疲劳感以及眩晕处理方面还是达不到能够真的虚实融合的地步 。 那么在这个方向逐渐进化的公司以及整个产业链上的相关参与方或许能有一些结构化的机会, 就像是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电动车相关的电池产业链出现投资机会一样 。
除了以上三个大的方向, 还有非常多的细分方向上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也许未来会有机会, 包括5G、VR/AR、算力/芯片、区块链、云计算、AI、游戏/艺术场景端、工作/生活场景端等领域 。
王鑫晨:元宇宙概念的包罗万象和体系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它能容纳很多产业, 并且激发新的潜力 。 首先, VR/AR等硬件设备体验是关键, 优秀的硬件体验会吸引更多内容创造者开发内容 。 VR设备现在正在替代主机成为游戏的最佳选择 。 2020 年全球包括很多知名品牌在内的游戏主机的量超过4700万台, 而某虚拟现实产品在今年预期就能出货900万台, 可见未来发展空间较好 。
- 因秀虹宇宙,天下秀被监管警示,京东方是否涉及元宇宙?
- 来认识下美版“公众号”吧:Substack 付费订阅破百万,一年翻四倍
- 让全世界见证“中国速度”,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F1一直是我的梦想
- 迪士尼的200公里外,HelloKitty“无人知晓”
- 如何在“信息过量”的世界中生存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 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将要“攻城略地”
- 深扒国货明星太平鸟:最成功的“中国版ZARA”爱抄袭?
- “换头”是两门生意?一头叫AI欺诈,另一头叫反AI欺诈
- 化解用户矛盾?极氪广州车展“不说车”,谈“用户关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