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声明背后的三个关键问题

夸大了 。
先说个故事 。
月初北京初雪那天 , 我看到一则新闻 , 说今年是耐克进入中国40年 , 投资13亿元的创新中心年底在深圳正式启用 。 我突然想起了年初因为棉花事件 , 当时的舆论说这一次耐克要付出代价的 。
一家创新中心即将启用 , 这似乎证明耐克在中国基本盘还是很稳 。
我又去查了两个数据 。 截止到8月31日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 , 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9.82亿美元 , 同比增加11% 。 今年双十一 , 据阿里旗下《天下网商》发布的战报显示 , 在运动户外品牌榜上 , 耐克的销售额还是第一 。
看吧 , 舆论经常会吹出一个大泡泡 , 给人一种虚幻、严重的感觉 。 近期李佳琦、薇娅与欧莱雅的事情 , 给我也是这种感觉 。
事情很简单 , 简言之就是 , 巴黎欧莱雅宣称一款面膜在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里的预售是“全年最大力度” , 但有消费者发现 , 在品牌电商旗舰店购买的价格却更便宜 。 这惹了众怒 , 两大主播也公开叫板 , 暂停与巴黎欧莱雅的合作 。

李佳琦声明背后的三个关键问题

文章插图

大主播的行动自然好理解 , 因为低价是他们的人设和生命之基 , 必须得发声 。 但舆论场上也有一部观点很有代表性:这是欧莱雅故意摆弄头部主播 , 背后是品牌方与渠道方的定价权之争 。
第一个问题 , 这是欧莱雅故意设局?
我的观点:大概率不是设局 , 是巴黎欧莱雅工作上的失误 。
欧莱雅在两次的声明中都强调了一个意思 , 那就是双十一的促销机制过于繁琐 , 他们没有梳理清楚相关的优惠叠加和满减政策 , 于是 , 同款产品 , 它自己的旗舰店价格比头部直播间的价格便宜 , 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意 。
李佳琦声明背后的三个关键问题

文章插图

《第一财经周刊》在公众号发表文章 , 分析了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的低价从何而来 。 文章说:
一名消费者假如在官方旗舰店消费超过999元 , 同时是淘宝88VIP会员 , 也抢到了天猫的美妆券并将其用于这单消费 , 还蹲了店播拿到了限时发放的店铺优惠券 , 那分摊到安瓶面膜这件商品的价格就可能低至257.7元 。
也就是说 , 这并不是官方旗舰店有意设置最低价 , 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 , 她可以凭借自己的抢券能力 , 既蹲到旗舰店的券 , 又拿到电商平台的券 , 另外通过凑单的形式 , 最终拿到的价格比主播直播间要低 。
一个粗糙的比方 , 就像我们电商购物 , 会遇到店铺券、会员券、红包、品类券 , 这几个加总起来 , 做好功课 , 终究能省钱 。
很多人很好奇 , 这道省钱的数学题 , 既然有的消费者能做出来 , 难道大品牌欧莱雅能不知道么?
老话经常讲 , 买的不如卖的精 , 欧莱雅这样的大牌子肯定也是人精 , 这道数学题肯定会算 。
这也未必 。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品牌方在电商上犯的低级错误 。
就在前不久 , 元气森林饮料价格设置错误 , 3箱36瓶 , 价格仅为10元 。 有网友一口气下单了3万瓶 。 有媒体说元气森林损失几百万 。 京东一张优惠券使用规则出现错误 , 消费者可以用几块钱 , 买到200元左右的小家电 。 苹果的官方商城售价上千的配件 , 因为价格设置错误 , 都标价成几百块 。
在这些例子里 , 连设置价格这样的基础操作 , 大平台、大品牌都能出现失误 。 在一年一度的大促期间 , 出错也是极有可能的 。 不要高估理性 , 愚蠢的错误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
第二个问题是 , 这是不是品牌方与主播为了抢夺定价权?往大点说 , 这是不是渠道之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