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事作文素材摘抄 高中生摘抄时事素材( 六 )


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 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 。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 。 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 。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 。 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 。 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 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 。 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 。 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 。 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
(摘自2003年第6期《青年文摘·人物》 作者 阿同)
他是个农民,但他从小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 。 为此,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着 。 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后,他修改了又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纸杂志 。 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 。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 。 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总编寄来的,总编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 。 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 。 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他的名字叫张文举,现在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 采访人员们去采访他,提得最多的问题是:“您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张文举答:“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 。 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懂得转弯!”
(摘自5月16日《深圳商报》作者蔡成)
【一念之间】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
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 。 ”就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却什么也没动 。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 。 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 。 另一个留在公司的,忍着气,努力学,总算做到了经理的职位,可人也苍老憔悴了很多 。
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
“奇怪,师父给我们‘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 。 不过一碗饭嘛,何必死守在公司?所以辞职 。 ”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 。 ”那经理说,“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想不过是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 。 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