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阵痛里的中国能源大变局( 三 )


近年来 , 在“双碳”压力下 , 我国持续压减火电装机比例 , 火电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 与此同时 , 新增装机中的光伏和风能比重逐年加大 。 今年截至9月 , 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接近总量的一半 。

“电荒”阵痛里的中国能源大变局

文章插图

截止2021年9月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高达45.7% 。
但是 , 这些新型电力的部署并不能立刻让我国供电格局出现根本性扭转 。 光电和风电具有间隙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 早期曾一度被业界视为“垃圾电” 。 光伏只能在白天发电 , 风电则取决于风力大小 , 不仅无法保证持续性 , 还难以调控 。
在当下的电力工业中 , 技术层面已经可以有解决办法 , 但却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增加 。 要想把光电、风电变得稳定可用 , 可以通过建更多抽水蓄能站、上超大规模储能装置、上大量燃气轮机来解决 , 但这些都会大幅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 。
2从“水火互济”到“风光无限”位于青海塔拉滩的光伏电站 ,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基地 。 从2012年修建至今 , 基地面积已达609.6平方公里 , 接近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 塔拉滩土地荒漠化严重 , 建设之初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风卷砂石会损坏光伏板 。 有人提议种牧草固土 , 于是在基地里撒满了牧草种子 。
由于光伏板需要定期清洁 , 水流到土里浇灌了牧草 。 基地牧草因此长势非常惊人 , 遮蔽了光伏板 。 结果牧草又成了新问题 , 这时候又有人提议:要不然养羊?让羊去吃草 。
这个提议居然又通过了 , 于是基地里又投进去几千头羊 。 然后问题又来了——这么多羊谁来管理?又有出主意的人站出来说:可以把羊群的收益分给当地牧民 , 让他们管理羊群 , 还可以顺便清洁光伏板 , 守卫基地 。
就这样 , 牧草、羊群、牧民、光伏之间形成了奇妙的经济生态 , 不仅解决了光伏设备的工作环境问题 , 还创造出大量工作岗位 , 给当地牧民带来了经济收益 。
“电荒”阵痛里的中国能源大变局

文章插图

青海塔拉滩 , 羊群、牧草和光伏
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 , 在塔拉滩基地也得到了解决 。 这里建起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 通过接入龙羊峡水电站的水电机组快速调节 , 把基地不稳定的光伏电调整为均衡、优质、安全的稳定电源 。
“光伏+畜牧+扶贫+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 不仅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 , 创造了现实的经济价值 , 还带来了长远的生态价值——到2021年 , 基地植被覆盖率比2012年增加了15% 。
因地制宜与当地产业融合的“光农互补”形式 , 已经形成我国大型光伏基地建设的特色模式 。 光伏基地的建设在青海与畜牧业结合 , 在天津与晒盐业结合 , 在浙江则与渔业相结合 。 今年5月 , 华电海晶总投资40亿元的“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天津大沽街 , 预计2022年12月建成并投产 。 而在浙江湖州市和孚镇的4000亩鱼塘上 , 农民也架起了光伏板 , 发电养鱼两不误 , 一块鱼塘双份收入 。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 , 截至2021年10月底 , 我国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2.82亿千瓦 , 持续保持世界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