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不改小米增长趋势( 二 )


事实上 , 境外业务正在成为小米业绩重要支撑力量 。 三季度 , 小米在境外市场收入409亿元 , 占总收入的52.4% 。
经过国内市场的多年积累 , 小米在境外业务上的发力是全方位的:以智能手机为主 , IoT产品为辅 , 各项业务同步出击 。
今年三季度 , 小米智能手机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 , 在11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 。 除印度外的境外运营商渠道 , 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680万台 , 同比增长超130% 。
尽管受到境外海运物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 小米三季度境外IoT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仍创单季度新高 。 小米在境外市场AIoT与生活消费生态活力持续扩大 , 其中小米可穿戴腕带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
小米境外业务的策略是提高成熟市场的运营效率 , 提升新兴市场的进入速度 。 目前 , 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地区市占率达到21.5%;在拉美、中东及非洲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1.5%、16.3%和7.3% , 仍在稳步提升中 。
为未来业绩释放积蓄动能
今年下半年以来 , 整个智能消费品赛道都面临“缺芯”的难题 。 Canalys报告显示 , 受芯片短缺影响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三季度环比下降6% 。
对于科技制造行业来说 , 核心零部件全球短缺 , 既是“黑天鹅” , 也是“试金石” 。 行业倒金字塔模型正在持续演变 , 有所准备的玩家可以借机进行产业整合升级、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 晴天补屋顶的小米无疑正是这样的玩家 。
在近一年多的改革中 , 小米从“以电商方式做线下”的新思维、“城乡一致、线上线下融合、销服一体”的渠道新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新零售布局 。 截止10月底 , 小米之家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 县城市场的覆盖率超过了80% 。 不难看出 , 小米线下店正以疯长的态势进驻着竞争对手们的强势腹地 。
对于线下市场 , 小米已经“由城市深入县城 , 再到乡镇” , 并通过一套数字化模型 , 发挥线上销售优势深入线下店的毛细血管 , 与线下门店进行深度绑定 。 小米拥有丰富的线上运营经历 , 如今再添线下羽翼 , 一旦跑通新模式 , 未来潜力可想而知 。
小米还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硬件入口 。 今年3月 , 小米正式宣布造车 。 这份新造车计划进展迅速 , 截至目前 , 包括雷军个人的天使投资机构顺为创业、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这几家投资机构 , 已先后投资了30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 , 涵盖整车、供应链上下游、自动驾驶、汽车后市场等领域 。
根据小米造车的进程来看 , 雷军曾说过的“最快3年就能见到成品” , 大概率真的会实现 。
如果说 , 竞争下沉市场和开辟新的硬件入口都是小米在押注未来 。 那么小米的商业化运营能力及多元化不断提升就是在经营当下 。
截至11月22日 , MIUI全球月活用户数突破5亿 。 2021年初至今 , 全球MIUI新增月活用户约1亿 , 而且在国内市场激烈的存量竞争中 , 国内月活用户年内增长达到1865万 。
之所以小米在各领域能够全面开花 , 归根到底是对硬核技术的坚持 , 这也是小米不断扩大和巩固高端市场影响力最有效的护城河 。
从创业至今 , 小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高端技术和黑科技的探索 ,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 2021年前三季度 , 小米累计研发支出93亿元 , 同比增长51.4% , 截至三季末 , 小米研发人员在总员工数中占比超过44% 。
能抓住机会的 , 只有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 小米练好“内功” , 为未来业绩的释放做好了准备 。
END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