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还拍电影?( 二 )


这年头,谁还拍电影?

文章插图

当时硬糖君就很感慨:现在的导演 , 都人均富二代吗?能随随便便拿出几百万?虽然没有数据统计导演家庭背景 , 也可以理解电影毕竟归属于艺术学科 , 学艺术就是比其他专业烧钱 , 稍微富裕点的家庭才供得起孩子搞艺术 。 但现在 , 市面上这些“新导演” , 也富得有点超出预期了 。
从源头上来分析 , 发掘新导演无非三个渠道:一是圈内转行 , 比如常见的编剧、演员、执行导演等转导演 , 包含各种二代关系户;二是通过相关艺术院校 , 拼的是知名院校的同门师哥师姐资源人脉;三是电影节或者新导演扶持计划 。
以新导演辈出的2018年为例 , 当年票房Top11有6个新导演 , “圈内转行”有四个:知名歌手转导演的刘若英(《后来的我们》) , 知名演员转导演的黄渤(《一出好戏》) , 徐峥《港囧》执行导演苏伦转导演(《超时空同居》) , 开心麻花知名话剧导演闫非、彭大魔转导演(《西虹市首富》);
这年头,谁还拍电影?

文章插图

相关艺术院校的有一个李芳芳 , 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 , 是李安正儿八经的同门师妹 , 《无问西东》的主演都是与李安导演合作过的演员;新导演扶持计划出来的有一个文牧野(《我不是药神》) , 宁浩坏猴子计划扶持的新导演 。
非京圈、非知名院校毕业的导演以及海归导演 , 都是靠长期混迹于各大电影节或是扶持计划谋求出头 。 只不过 , 行业不景气 , 资源压缩、僧多粥少 , 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多为生计打了退堂鼓 , 能留下了不用为生计发愁的导演 , 也就是硬糖君眼中的“二代”导演了 。
想当电影民工 , 都有门槛?不说电影导演变成了“二代”越来越多的职业 , 其实很多非京圈、非知名院校毕业的 , 想进圈子当个普通的电影民工 , 也得有家里兜底或是副业救济 。
硬糖君认识不少朋友拿着5、6k的工资在某电影公司做项目开发/策划 , 而北京目前五环内朝阳区合租价格在2-4k不等 , 余下3k不到的生活费 , 得勤俭持家才能活下去;如果讲究点 , 想住5k以上的一居室 , 那必然要靠家里接济房租或生活费了 。
硬糖君身边就有一位刚脱离苦海、跳槽去互联网的朋友 , 她不可思议地谈起还在某知名电影公司奋战的友人 , “从德国留学回来的硕士欸 , 拿着那么低的工资 , 挣扎在贫困线上 , 图什么啊?”
另一位从美国本科念到硕士的朋友更挫败 。 她在一家小公司做策划 , 三年出不来一个署名项目 , 试图跳槽改善境遇 。 面试了某知名电影公司策划 , 结果对方拒绝她的理由是“屈才了” , 实际上是嫌弃她要价太高 。 她本以为高学历+工作经验不愁找工作 , 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只愿找更便宜的“傻白甜”应届生 。
这年头,谁还拍电影?

文章插图

其实也不怪电影公司抠门 。 影视行业并非能量产的生产模式 , 不需要太多固定上班的工作人员 , 大部分人都是流动性的项目合作制 , 超30人规模的公司已经算人多了 。 毕竟为固定上班人员付出的边际成本越少 , 才越能提高收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