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屠杀曹操后代 曹操后代( 二 )


司马懿屠杀曹操后代 曹操后代
曹操后代的家族史
魏国君主及其统治年代一览表
魏文侯(424年前在位 , 403年前成为侯爵 , ——年前和387年前)
魏武侯(386年前 , ——年前 , 371年前)
魏惠王(370年前 , ——年前 , 335年前)
魏襄王(334年前 , ——年前 , 319年前)
艾薇国王(318年前 , ——年前 , 296年前)
魏昭王(295年前 , ——年前 , 277年前)
李玮国王(276年前 , ——年前 , 243年前)
魏景民王(前242年 , 前——年 , 前228年)
魏(前227年 , 前——年 , 前225年)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 , 始于魏文帝曹丕 , 魏元帝曹奂 , 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 , 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 , 魏朝 , 计曹操共6帝 。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

东汉末年 , 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 , 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 , 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 曹操初据有兖州 , 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 , 势力渐强 。 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 建安五年(200) ,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 , 曹操大败袁绍 , 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 建安十三年(208) , 曹操又率军南下 , 占荆州 , 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 。 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 , 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 。 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 。 曹操大败 , 退回北方 , 刘备得以占据荆州 , 后入成都 。 从此 , 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

曹操封魏公 , 迁都邺 , 后又进封魏王 。 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 ,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 , 建国号魏 。 次年 , 刘备也在成都称帝 , 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 公元229年 , 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 , 国号吴 。 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

三国初期 , 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 , 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 。 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 , 生产逐渐恢复 , 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 , 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 , 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 , 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 魏文帝时 , 又实行九品中正法 , 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 。 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 , 纪律严明 , 赏罚分明 , 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 国力增强 。 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 , 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 , 加强了民族团结 。 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 , 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 , 共得43郡313县 , 比东汉时大大增强 。 吴国土地开辟 , 农业发展 , 政治稳定 , 航海业发达 。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 , 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 , 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 。 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 , 吴国次之 , 蜀国最弱 。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 晋灭吴 。 至此 , 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

魏国的城池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山

并州:上党、西河、太原(晋阳)、乐平、雁门

幽州:代郡、上谷、蓟、范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昌黎、玄菟、辽东、乐浪、带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