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质朴而神奇
在普通人眼里 , 无论是学术生活还是散文创作 , 季羡林都过于平淡 。 因此 , 人们在谈论季羡林时 , 总是谈论他平凡的外表 , 说他被误认为清洁工 。 其实人们过分强调季羡林的平凡 , 却很容易忽略他的神奇 。
的确 , 透过季羡林的文学人生 , 我们可以看到他质朴优雅的绅士形象 , 这是他和张中行的共同之处 , 也是目前最缺乏的精神气质 。 这是人类和散文的观点 。 这正符合散文平实自然的本性 , 是得道者隐之大道 。 正如林语堂在《说本色之美》中所说:“稍有见解的文人看不起花言巧语 , 都在变得平淡 , 这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 ”然而 , 林语堂接着说:“平实而异想天开地应用它 , 它就会成为天地的世界 。 ”季羡林的散文也是如此 , 尤其是《奇思妙想》 , 季羡林的散文风格独特 。
《神奇的丝瓜》讲的是植物 , 标题是“神奇” , 所以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普通丝瓜的神奇 , 通常是不被人注意的 。 这不仅体现在丝瓜藤和丝瓜的疯狂生长速度上 , 更体现在它自身的调节功能上 , 甚至充满了未知的智慧 。 他写道:“我好像觉得这丝瓜有想法 , 它能考虑问题 , 而且有行动 , 它能阻止不能承受重量的瓜的生长;它可以
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 , 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 , 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 ”“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 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 。 ”这样的文章是有一双发现神奇的慧眼的 。
《红》也是摆脱黑白式平淡的写法 。 整体文章的主线是写那个“有一张纯朴的脸”的卖绿豆的小贩;然而 , 小贩对于孩子时的“我”的微笑 , 让“我”心惊 。 更重要的是 , 这个人曾做过土匪 , 后来被捉住杀了头 。 作者写到 , 小贩被杀时“一道红的血光在我眼前一闪 。 我的眼花了 。 回看西天的晚霞正在天边上结成了一朵大大的红的花” 。 这样的故事与笔法 , 再加上对于“红色”的敏感 , 一下子将作品引入“红”的意境 , 给人一种神奇莫测之感 。 这是平淡中有神奇写法 , 足见季羡林散文及其思维方式的神妙 。
《槐花》是一篇关于平凡与神奇的辩证关系的散文 。 作者说 , 他在北京特别是北京大学朗润园从未感到洋槐的特殊 , 但一个外国朋友却为其美丽和香气感染;同理 , 他在印度为耸入云天、红如朝阳的木棉树大红花惊诧 , 本国人却并不感到神奇 。 为此 , 季羡林总结道:“越是看惯了的东西 , 便越是习焉不察 , 美丑都难看出 。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 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 ”这几乎是一个关于平凡与神奇的哲学问题 。

文章插图
1999年 , 印度国家研究院授予季羡林名誉院士 。 资料图片
有人认为 , 季羡林是个好好先生 , 其散文及其对散文的看法也是平常温润的 。 甚至因此对季羡林散文不以为然 。 事实上 ,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 至少是不够全面 。 季羡林在平淡质朴、温润自然中也是有风骨甚至是有刺的 , 其个性独见不输于人 。
如在《漫谈散文》中 , 季羡林直言自己的散文观 。 他说:“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 , 散文最能得心应手 , 灵活圆通 。 ”“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但是 , 据我个人的看法 , 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 小说 , 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 , 以及戏剧 , 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 。 ”“我个人的看法是 , 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 , 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 。 戏剧亦然 , 不必具论 。 至于新诗 , 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 。 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 。 ”
- 别墅装修 | 岁月流转,向心而居
- 家!安适如常, 宁静致远.
- 怎么让老年人小狗更幸福快乐
- 让小狗平安度过断奶期
- 狗狗健康美容护肤的五个关键
- 犬猫群养特别注意的2个关键点
- 小狗中间是怎样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
- 隔夜茶能喝吗,有什么作用?
- 京沪大战,必有一伤?
- 自然环境更改后该怎样保养小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