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科普之田径篇:分级规则复杂,百米决赛竟能产生30枚金牌

北京时间8月24日至9月5日 , 第16届夏季残奥会将在东京上演 。 本届残奥会将在21个场馆进行22项运动共539场比赛 , 由于残奥会的特殊性 , 很多运动项目在规则上有特殊的设置 。 本篇文章将为您带来残奥会田径比赛的相关知识科普 。
残奥会田径项目与奥运会田径项目大不相同 。 运动员按照残疾程度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被分入不同的竞赛组别 , 即运动级别 。
径赛项目包括短、中、长距离竞赛及接力赛(4×100米和4×400米) 。 但因为实际入选项目和级别受每场比赛参赛人数等因素影响 , 所以径赛项目并不固定 。

残奥会科普之田径篇:分级规则复杂,百米决赛竟能产生30枚金牌

文章插图

田径比赛面向群体是身体残障、智力残障或视力残障运动员 。
残奥会田径项目分级规则较为复杂 , 项目分级由前缀字母T或F + 数字的形式组成 。 前缀T代表“竞赛”和跳跃项目 , F代表“田赛” 。 通过前缀字母可以看出该项目属于哪类 , 是竞赛/跳跃亦或是田赛 。 每一类又按照类型(第1个数字)和残障等级进行划分 。 径赛运动级别以英文字母T加一个双位数字表示 。 十位数值代表残疾类型 , 个位数值代表残疾程度 , 数值越低表示残疾情况越严重 。

残奥会科普之田径篇:分级规则复杂,百米决赛竟能产生30枚金牌

文章插图

具体分级如下:
F/F11 , T/F12和T/F13为视力残障运动员 。
T/F20为智力残障运动员 。
T/F30为协调性残障运动员(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不自主运动) , 这种残障一般由于脑瘫或大脑损伤造成 。 T/F31、T/F32、T/F33和T/F34为轮椅运动员 。 T/F35、T/F36、T/F37和T/F38为站姿竞赛运动员 。
T/F40和T/F41为身材矮小运动员 。
T/F42、T/F43和T/F44为腿部缺失、腿部长度不等、肌肉力量受损或腿部被动运动范围受损 , 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
T/F45、T/F46、T/F47为手臂缺失、手臂肌肉力量不足或手臂被动运动范围受损 , 采用站姿比赛的运动员 。
T/F51、T/F52、T/F53、T/F54、T/F55、T/F56、T/F57为肌肉力量残疾、动作范围受限、四肢缺失或腿长不等 , 采用坐姿比赛的运动员 , 运动员的残疾可能由颈髓损伤、脊髓损伤、截肢、功能障碍导致 。
T/F61、T/F62、T/F63和T/F64为腿部截肢运动员 , 佩戴假肢采用站立姿势比赛 。

残奥会科普之田径篇:分级规则复杂,百米决赛竟能产生30枚金牌

文章插图

【残奥会科普之田径篇:分级规则复杂,百米决赛竟能产生30枚金牌】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 , 尽管残奥会比赛项目少于奥运会 , 但因为径赛项目以运动级别划分 , 每个项目都会决出多枚金牌 。 例如在2016里约残奥会100米竞赛中 , 决赛包含了16个男子级别和14个女子级别 , 一共产生了30枚金牌 。 而随着参赛规模的不断扩大 , 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 在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中我们必将会看到更精彩更激烈的比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