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圈钱敛财乱象:卖书、卖课月入百万,炒游戏币疑似诈骗

许多人看到新的圈钱方式
元宇宙概念持续火热,让许多人看到新的圈钱方式 。
“写出的东西基本是废话,简直连手纸都不如!”谈起自己买的两本元宇宙书籍,李超气不打一处来 。
今年8月,李超和朋友交谈时了解到元宇宙概念,感到新奇有趣,便花103元在京东购买《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 。 然而翻看之后才发现,内容质量极差,和自己想象完全不一样 。
李超的情况并非特例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发现,近期不少关于元宇宙的新书上架,一些打着元宇宙旗号的网课、游戏也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有人因此月收入超百万元 。
“元宇宙赚不赚钱虽然还不清楚,但元宇宙培训已经相当赚钱了 。 ”有网友感慨道 。
11月22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想了解元宇宙的群体只能得到基础信息,无法深入研究,便寄希望于付费型快餐式学习 。 目前市场已出现大量相关网课、书籍,但质量较差,更偏向炒作,同时炒作手法也被越来越多人掌握,在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行业乱象丛生 。
读者直呼上当元宇宙概念火热,但眼下仍属新概念,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 看到这一点,有人迅速将元宇宙相关书籍摆上淘宝、京东等平台 。
11月19日,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注意到,在天猫平台当当网官方旗舰店,《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套装月销量超1000本 。 在京东,上述两书在“智能经济学书榜”上排名第一 。

元宇宙圈钱敛财乱象:卖书、卖课月入百万,炒游戏币疑似诈骗

文章插图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注意到,两本书均是今年8月出版,正是元宇宙概念升温之时 。
“我是在书店偶然发现《元宇宙》这本书的,因为现在元宇宙概念很火,所以我就拿来翻看了一下,发现内容大多是复制粘贴,缺乏连贯性,像大杂烩,并不符合我对这本书的预期 。 ”11月20日,仲女士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李超和仲女士感受相同 。 “这两本书刚出版时我就买了,别说103元了,一块零三分都不值!”11月23日,李超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这两本书是捆绑销售,内容质量很差,还不如在百度、知乎上搜到的信息 。 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在书中描绘一些关于元宇宙更高级的内容,但水平有限,只能拙劣模仿 。
11月24日,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在豆瓣上看到,《元宇宙》一书评分仅为5.2分,另一本《元宇宙通证》为6.4分 。
在豆瓣相关评论区,不少读者留言吐槽,有读者直言:“买这本书就是浪费钱 。 ”
多平台售卖网课与卖书相比,卖网课的收入更可观 。 近日,一张名为《元宇宙第一课》的截图在社交网络上流传 。 图中信息显示,该课单日新增用户370人,累计付费用户达2673人,日收入超9万元,累计收入近160万元 。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搜索发现,该网课在同名微信公众号通过小鹅通平台推出,共包含10节课,涉及元宇宙的兴起、元宇宙的特点、元宇宙经济学、元宇宙与游戏的未来、元宇宙中的投资机会与风险等内容 。
课程介绍中还显示,会定期与全球元宇宙大咖面对面直播,学员有机会获得未来10年元宇宙全球大会优先参与权、元宇宙全球产业报告等 。 该课程原价1888元,含书优惠价688元,不含书600元 。
目前,688元(含书)套餐已下架,600元(不含书)套餐依然可以购买 。
元宇宙圈钱敛财乱象:卖书、卖课月入百万,炒游戏币疑似诈骗

文章插图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发现,该公众号于今年10月19日注册,同样在元宇宙概念火爆之时 。 账号主体为广州市易股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采访人员多次拨打该公司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