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二 )


哪种“长焦”更加好用?不同配置各有擅长的场景
介绍完了市面上最典型的五种不同“长焦镜头”设计,接下来我们就要回答大家可能是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 那就是这些方案中,到底哪一种最好用?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从我们长期评测所积累的经验来看,许多“长焦相机”的实际表现,其实与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配置是未必对得上的 。

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没有独立长焦头?靠主摄+强算法,5倍长焦下的画质也不差了
比如说最令人意外的一点可能就在于,最基础、直接用主摄+算法实现的“缩放变焦”效果,如今在很多机型上的效果其实是相当可以接受的 。 事实上,在新型大底主摄+旗舰级SoC的算力加持下,许多游戏手机用6400万主摄,在2倍及5倍距离上都能拍出不错的细节,甚至可能比一些配备了低放大倍率独立长焦副摄的“旗舰机”还要好许多 。
其次,如果你日常更多拍摄的是2-3倍焦距上的人像,那么我们强烈建议应该注重那些带有大底“人像副摄”的机型,而非选择超长变焦的产品 。 这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变焦原理,本质上靠的还是“数码变焦”和镜头切换之间的“接力”作用 。
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举例而言,如果一款手机拥有5000万像素的1倍焦距主摄,以及一颗6400万像素的5倍长焦镜头,那么在1-5倍这个焦距范围内,实际上还是依靠主摄+算法放大来实现的“变焦” 。 那么在这时候,它在2倍或3倍这个特定的“人像距离”上,很可能就远不如一款拥有独立2倍焦距、3200万像素人像副摄机型所拍出的照片清晰、且富有自然的虚化效果 。
最后,对于那些真的很在意“超长远摄”的用户,我们也得提醒一件事 。 那就是“大底单长焦”和“小底双长焦”这两种设计方案,如今虽然都能实现最大100倍以上的超长变焦功能,但两者在实际的体验中还是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
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采用大底单长焦设计的三星Galaxy S20 Ultra,续作则换用了小底双长焦方案
“大底单长焦”的设计,实际上更注重感光能力和(相对)较近距离上的变焦画质表现,因此在诸如5倍、10倍这样的焦距,以及暗光环境中,理论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 但由于此类大底副摄所使用的CMOS普遍都不具备出色的对焦结构,这使得它们在超远距离(比如几十倍焦距)上可能会出现对不上焦,或者因为算法放大倍率过大而导致画面大幅劣化的问题 。
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三星Galaxy S21 Ultra的3倍长焦效果
在新机潮到来前,先来聊聊手机长焦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三星Galaxy S21 Ultra的100倍长焦效果,超长焦下依然能保证一定的画质,是小底接力变焦最大的好处
相比之下,“小底多长焦”方案因为具备多颗焦距不同的长焦相机进行“接力”,实际上也就减少了算法的放大倍率,理论上可以实现更好的超远焦表现(比如拍摄100倍变焦、或者拍月亮) 。 但反过来说,目前一部分“小底长焦”CMOS本身还自带双核对焦结构,甚至能够在拍摄超远距离照片时也做到“秒对焦”,然而作为代价,“小底”自然也就意味着更少的进光量、更多的噪点,以及更糟糕的夜景表现 。
完美的长焦方案尚未出现,还需要耐心等待
总的来说,纵观目前的手机市场,绝大多数机型的“长焦相机”画质下限相比此前其实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 但论体验上限,那么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量产发布的机型里,还并不存在能够同时兼顾低倍率、高倍率变焦,对焦速度,夜拍效果,防抖效果的长焦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