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卷三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三 )


2020年全国卷三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文章插图

2006年高考全国卷1的满分作文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全国卷1
2008年1月12日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
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
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 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
首先, 从命题思路来说, 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 。 那就是:注重思辨, 强调联系 。 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 。 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 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 一分为二 。 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 现象与本质 。 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 表象与本质 。 可以看出, 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 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 实际上, 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
其次, 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 , 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 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 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 。 相对于话题作文, 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 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 。 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 根据材料内容, 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 。 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 。 也可以这样说, 以前的考题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 今年的考题是一个材料, 多个话题 。 当然, 写作范围的扩大也不是毫无边际, 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正是给你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 。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 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 单从材料内容来说, 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 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 。 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 用辩证法来梳理, 我们可以看到, 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 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 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 认清世界” 。 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 同时还要看到,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 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
[满分作文1]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河南一考生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己的归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