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苹果、荣耀“双杀”,雷军拿什么冲击全球第一?( 二 )


不过 , 被华为出售后 , 荣耀得到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 并承接了华为的技术及渠道资源 。 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 , 荣耀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9%和18% , 增长势头迅猛 。 三季度 , 荣耀取代小米 , 占据出货量第三的位置 。
在全球市场上 , 小米手机遭到苹果的强大阻击 。 Canalys数据显示 , 三季度苹果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4920万台 , 同比增长14% , 市占率15% 。 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5.8%至4390万台 , 市占率14% , 重新下滑到第三位 。
今年9月 , iPhone 13上市 , 该系列4款新品的国行版售价 , 较去年iPhone 12系列同存储规格的价格均有所下降 。 “加量不加价”的iPhone 13受到市场欢迎 , 大幅推升了苹果三季度的出货量 。 在芯片供应危机之下 , 苹果甚至削减了iPad的产量 , 以便为iPhone 13分配更多组件 。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承认 , 小米三季度市占率有所下降 , 主要与iPhone 13表现强势有关 。
华为释放出的高端市场空缺 , 最终仍由苹果承接 , 小米冲击高端的尝试再次遇挫 。
高端化受阻除了来自荣耀和苹果的竞争压力 , 小米手机频发质量问题 , 也严重影响其高端化进程 。
2021年1月 , 全球首款搭载骁龙888的小米11正式发售 , 凭借较高配置和3999元的起售价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 。 据小米披露的数据 , 截至2021年一季度 , 小米11系列在国内市场的同价位安卓手机中 , 销量排名第一 。
但随着时间推进 , 热销的小米11系列手机因机身发热、主板损坏、Wi-Fi热点故障、突然黑屏重启等问题 , 频频遭到投诉 , 甚至有用户抱团维权 。
自2017年以来 , 小米一直试图撕掉“性价比”标签 , 铆足力气冲击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 小米11的质量问题 , 既反映了小米在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 , 也是对品牌的重大伤害 。
在芯片、屏幕等核心配置趋同的情况下 , 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 成为决定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 从全球范围看 , 三星、苹果均有芯片自研能力 , 而三星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芯片制造能力 。 仅从这两点来看 , 小米手机冲击世界第一的路将异常艰辛 。
综上 , 小米手机业务经历短暂辉煌后重新陷入疲软 , 高端化进程受阻 , 显示出公司核心技术缺位情况下 , 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的不足 。 在苹果和荣耀的内外夹击之下 , 小米手机在全球及中国市场的排名全面失守 , 冲击全球第一的目标在短期内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 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 , 交易风险自担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 , 作者:简勇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