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 | 三年亏损2亿的极飞提交IPO,农业无人机仍是门好生意( 二 )


他们有着相似之处 。 两家公司瞄上的都是精准农业 , 做全套智能方案供应商 。 但他们又有不同打法 , 大疆其实延续了做消费级产品的思路 , 推出的分析农药喷洒效果的雾滴分析仪、GNSS移动站 , 可以安装在MG上的撒播系统 , 其实围绕的仍然是无人机产品 , 针对的还是飞行场景 , 而且在作业时 , 大疆更多会依赖飞手操控 。
极飞更偏重整体地块管理 , 除了无人机外 , 还推出了农业无人车、自驾仪、智能相机、农业气象站、土壤监测仪等等 , 已经涉及农业生产播种、作物后续监控的各个环节 。 和大疆不同 , 极飞希望做的是一套全自动化植保方案 , 前期他们划定区域、规划路线 , 用户自己一键启动即可 , 这样可以又卖解决方案 。
大疆的模式适合在一个场景做深 , 而极飞更适用于整个种植环节 。 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在早期 , 很难立刻判断孰优孰劣 。 唯一能确定的是 , 他们正在参与一场艰难而漫长的农业机械化革命 。
押注未来农业植保无人机是门难啃的生意 。
36氪曾经报道 , 2020年 , 大疆的营收约240亿元 , 净利润约为64亿元 。 而根据极飞的招股书 , 其2020年的营收为5.3亿元 , 而且因为需要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 极飞三年半累计未弥补亏损为 2.24亿元 。
国内新疆、黑龙江已经有大规模农场 , 而且都有超过80%的机械化水平 , 但更多的仍然是分散小地块 。 一个有趣的数据 , 是国内中型和大型拖拉机占比不足三成 , 美国中大型拖拉机占比超过了65% 。 机械化水平达到80%的河北 , 其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只有黑龙江的一半 。
根据农业部发展规划司的数据 , 英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超过52千瓦动力装备 , 等同于一辆中型拖拉机 。
大疆和极飞首先要解决市场教育的问题 。 大疆使用的还是经销商模式 , 主要通过经销商售卖和服务 , 极飞的模式更“重” , 初期他们甚至不敢贸然直接对外销售 , 自己组建了800人的团队在新疆、河南、东北等地提供植保无人机服务 , 直到2016年才正式对外销售 。 他们也在新疆、东北一些重点区域设立了分公司 , 一旦有问题立刻响应 。
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的确在逐渐升温 。 极飞和大疆重金投入的 , 其实是五年甚至十年后的市场 。
根据招股书 , 2018年极飞全年卖出5416套无人机 , 到今年上半年 , 销量已经翻了几倍 , 达到12775套 。 这背后有下调产品售价的因素 , 也有市场开始成熟 。
中国乡村正在发生悄然而无可阻挡的变化 。 根据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 , 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 , 36-54岁的占了2.5亿人 , 35岁以下的只有6000多万人 。 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意味着剩下的人必须要更多依赖机械作业 。 根据极飞2019年公布的用户数据 , 50后用户出现了直线增长 。
用户观念转变时 , 更适用于无人机作业的中型和大型的农场数量也在增加 , 一些地区会将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 成为了集体合作农场 。 以南通为例 , 他们2018年就有18个面积超过千亩的新兴合作农场 。
【焦点分析 | 三年亏损2亿的极飞提交IPO,农业无人机仍是门好生意】对极飞来说 , 必须熬过这段时期 。 他们自己也承认“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 。 ”如果能顺利上市 , 极飞也可以有更充足的弹药投入研发和销售 。 如果无法IPO , 极飞或许会引入更多资本 , 对于农业植保无人机这一慢热行业 , 寻找有耐心的同路人会是更大的挑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