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限制锂电产能盲目扩张?工信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 二 )


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中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 鼓励企业在产品前端设计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 健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综合利用等生命周期资源综合利用 。
“这一方面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供应紧张 , 价格一度水涨船高 , 更重要的是响应‘双碳’目标 , 进而减少能源消耗 ,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上述国轩高科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表示:“在锂电池的回收方面我们非常重视 , 电池回收应该是属于整个电池生命周期最后一步 , 作为电池生产公司在电池回收技术和产能投资方面我们也开始了布局 。 ”
针对工信部《行业规范》中提出的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 祁海珅向采访人员指出 , 锂电池行业是时候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利用和管理了 , 不仅是在生产和使用环节 , 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也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 。
【如何限制锂电产能盲目扩张?工信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祁海珅认为 , 锂电池的有效回收、循环利用一直是困扰所有新能源企业的难题 。 十多年来 , 新能源电动汽车逐年销量大增 , 锂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左右 。 而使用5-8年后的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以及回收利用 , 会带来更多的环保问题、安全使用问题 , 确实需要值得关注和重视 。
祁海珅还表示 , 在锂电池回收处理包括梯次利用等方式方法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稳定的经验情况下 , 电池生产厂家和专业回收处理企业需要加强深度合作以及产业协作 。 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三元和磷酸铁锂等)、不同型号尺寸的电池进行分别类、系统性的测试、评估后拆解等 。 还可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工艺改进 。 这对于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危险品管控、环境污染处理措施等都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 。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