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离量产还有几步?( 二 )


今年前三季度 , 北京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4.8亿元 , 同比增长38.8% , 完成工业总产值4243.6亿元 , 同比增长32% , 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37.4亿元 , 同比增长33.0% 。
其中 , 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466亿元 , 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
“北汽近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 这些产业链存在空置风险 , 经开区引入小米一家企业 , 也是盘活一个区域的方式 。 ”张君毅指出 , “北京和上海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引进的紧迫感 , 比大众想象的要大得多 。 一方面 , 在上海引进特斯拉国产后 , 后者销量持续上涨 , 北京目前没有能够与特斯拉匹敌的新造车企业 。 ”
此外 , 北京市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也在经开区 , 自动驾驶测试、运营相关的配套政策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 对诞生于智能化时代乃至准自动驾驶时代的汽车企业而言 , 同类型的少数几个先行区可以说是“应许之地” 。
生产资质待解小米造车 , 被雷军称为“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
他表示 , 将亲自带队负责该项目 , 未来十年要投入100亿美元 , 许诺在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
此后 , 雷军拜访了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车企 , 还访问了博世和宁德时代等供应商 。 同时申请了“小米出行”“小米智行”、“XIAOMI MOTORS”、“XIAOMI AUTO”、“MIMOTORS”、“MIAUTO”等商标 。
小米集团在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指出 , 目前小米汽车项目进展顺利 , 团队成员已超过500人 , 还重申了小米汽车量产时间为2024年上半年 。 雷军曾透露 , “小米首款汽车不是轿车就是SUV , 售价区间在10万-30万元 , 定位中高端 。 ”
不过 ,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猛 , 赛道逐渐拥挤 , 产品和技术的迭代也让人目不暇接 。 等到2024年小米汽车预计的量产节点 , 还有多少留给小米的市场空间?
“其实什么时候入局都可以 , 关键在于小米能不能打造出一些爆款车型 。 现在已经不是早几年大家开始造车的情况 , 考验不在于有没有车 , 而是要择优 , 怎么考虑差异化和用户体验 , 要有自己的特色 。 ”张君毅认为 。
郑贇也认为 , “虽然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很高 , 但留给小米的机会还是有的 。 最大的挑战在于有没有核心差异化卖点 , 能否推出第一炮重磅产品 。 ”
雷军在投资者大会表示 , 现在电动车已经从机械产业转向信息产业 , 同行都在做 , 小米不做汽车就会被淘汰 , 小米目前已经有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全智能生态 , 与汽车进行整合 , 将会有极强的扩张性 。 值得注意的是 , 小米今年相继投资了纵目科技、禾赛科技等自动驾驶头部企业 。
据国金证券不完全统计 , 截至2021年9月30日 , 小米投资布局有关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共有62家 , 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 , 智能电动布局13家企业 , 智能座舱布局6家企业 , 有22家企业是2021年新增投资 。
在智能手机领域 , 小米以供应链管理和性价比策略著称 , 但同样的打法未必适合汽车行业 。 张君毅表示 , 小米的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很严格 , 但耐用性一般 , 有些车企犯过这样的错误 , 把造车的成本压得足够低 , 但出现很多质量问题 。
“中国不再需要低质廉价的车型了 , 而要做领先行业的自主研发 , 成本不会低 。 既要敬畏汽车行业的技术 , 也要有突破性的、海阔天空的想法 。 如何深度且创造性地诠释用户体验和洞察 , 平衡汽车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的关系 , 是给小米的重大考验 , 造车新势力中不少企业都面临过这些问题 。 ”张君毅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