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未来城市峰会 | 2021:房地产质变之年( 二 )


从2018年开始,伴随着棚改完成,中国城镇化曲线从陡峭变得平缓,城市人口增长及对应的购房置业需求增长随之放缓 。 城镇化起步到快速增长阶段,土地出让金支撑土地财政及一次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完成了水电煤、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完成后,庞大体量的城市运营支出,日复一日考验着公共财政的现金流 。 这与有限的土地供给、放缓的土地需求及不稳定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形成尖锐的矛盾 。
城市的发展好比一座工厂,前期借钱投资,购置了厂房和设备,但还需要有生产线、订单、营业收入才能产生利润,赚到钱从而还本付息,有了信用可以再借钱并投入新的技术研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 如果赚不到钱而继续借钱扩大厂房、增添设备,也能创造一定的就业、税收和GDP,但这种债务驱动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 摆脱债务模型,即意味着城市必须告别对房地产开发的依赖 。
02 新世界呼之欲出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1998年起)的年份与中国互联网化(1994年)的年份大致相当 。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逐渐露出垄断寡头的本色 。 房地产行业仍有潜力巨大的改善空间,旧格局难以为继对应着新世界呼之欲出 。
我们认为,房地产不应该只提供物理空间 。 一些大公司启动了转型,比如投资租赁用地开发自持型公寓、分拆物业公司独立运作、商业管理板块单独上市等,但经营模式的转变不足以给城市中的人带来有温度的触感 。
有学者认为,城市的温度有三层 。 一是物理温度,这主要和城市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等相关,比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及火炉城市、寒地城市、雾都等;二是社会温度,比如城市是开放包容还是闭关自守、城市的贫富分化程度和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是否通畅、原居民和新移民的排斥和认同等;三是体验温度,即一座城内大到轨道交通、小到路上的盲道,是否以人为本而建立,这是一座城与城中人最直接的联系 。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起源于防御外敌的入侵;现代意义上最近的城市,脱胎于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而我们所处的城市,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现实意义 。 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理应成为当代筑城者的奋斗目标 。 这也是房地产转型的现实意义所在 。
从“人口-空间”扩张式路径到“功能-生态”内涵式探索,从宏观城市的规划架构到微观近人的城市体验,先行者已经踏上征途,城市叙事时代大幕开启 。 面向未来城市,叙事是一种竞争力 。 掌握叙事能力的前提是以直抵人心为初心,在冰冷的建筑上精耕细作 。
2021年12月14日,36氪“未来城市峰会”第四度启幕,我们将分别探索体验型城市、数字新日常、氛围力社区和超级目的地的理想形态,找到打开城市叙事时代大门的“转型之匙” 。 在这次峰会上:
凝聚了一代人青春记忆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将首次对外讲述重建背后的故事;
新零售连锁品牌X11将公开解密,打造Z世代朝圣目的地背后的设计思考与体验逻辑;
在商场里开设小剧场的开心麻花,将会深度剖析一座城之于一群人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硅谷工作过15年的前阿里巴巴首席科学家,也将首次披露他对万科“万物云”的顶层科技设计……
我们深感时代及行业变革的力量正在崛起,希望通过不断发现和挖掘,让城市叙事时代话事人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

WISE未来城市峰会 | 2021:房地产质变之年

文章插图

扫码报名
WISE未来城市峰会 | 2021:房地产质变之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