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撕,800亿锂电巨头陷电池燃爆风波,公司回应:恶意诋毁还欠款,已起诉

谁的责任?电芯还是PACK?
【开撕,800亿锂电巨头陷电池燃爆风波,公司回应:恶意诋毁还欠款,已起诉】11月28日, 电单车PACK厂商瓯鹏动力前总经理林峰召开“吹哨电池安全——国轩锂电池疑似存质量缺陷说明会” 。 在会上, 林峰称, 公司使用了国轩高科的电芯原材料, 发生了电池爆燃和自燃事故, 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
一时间, 电池安全问题再度吸引市场关注 。 11月29日, 国轩高科官网发布说明, 其中提到事故是因电池包保护板问题所致 。
简而言之, 瓯鹏动力认为问题出在电芯, 事故由国轩高科负责;国轩高科则认为问题出在PACK环节, 而瓯鹏公司“负责PACK研发、生产和成品交付及售后服务” 。
11月29日下午, 林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他们(国轩高科)是把诱因与核心原因混淆 。 我们保护板也是采购自某上市公司, 产品质量合格 。 ”

开撕,800亿锂电巨头陷电池燃爆风波,公司回应:恶意诋毁还欠款,已起诉

文章插图

说明会现场资料图 图片来源:瓯鹏动力提供
瓯鹏动力发难据国轩高科官网, 2019年10月22日, 国轩高科、瓯鹏动力以及某知名电单车公司(以下称H公司)三方签订采购协议, 供应H公司共享单车锂电池包 。 其中, 国轩高科提供电芯, 瓯鹏动力负责PACK研发、生产和成品交付及售后服务 。
2020年4月, 瓯鹏动力开始生产H2电池包, 据其统计, 2020年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6个月合计自国轩高科采购H2/15Ah电芯102.37万颗 。 不良退货数量为2.33万颗, 问题诸如混档、外观不良、压差大等等 。
瓯鹏动力专项法律顾问王令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我们之前已经发现漏液问题, 但是没有想到会造成爆燃事故 。 ”2020年11月11日, 瓯鹏动力按照发货标准包装完毕, 并存放于工厂发货区的成品电池包突然发生自燃爆炸, 引起大火 。
对于“为何去年的事故, 时隔一年才开说明会”的质疑, 王令表示:“我们开始以为是偶然性事件 。 直到今年4月份在北京丰台发生的火灾事故, (才让)我们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个偶然性、个体的事件 。 因为丰台火灾中储能电站与我们使用的都是国轩高科同类型电池 。 该事件发生后, 我们把电芯送往专业权威机构检测, 才发现(电芯)出现了问题 。 ”
“我们先从1万多套电芯中随机抽取50套, 检测结构再从50套中选择14组做实验, 最终实验结果3组是不合格的 。 由此, 我们认为不合格比例太高, 安全隐患较大”王令说道 。
据其提供的实验报告, 14组单体电芯进行了室温放电容量、低温放电容量、短路、加热、挤压、针刺、跌落、热失控8项测试, 大部分测试结果无异常, 而挤压、热失控两项测试结果显示, 07编号样品在挤压项测试中发生爆炸、起火;08编号样品在挤压项测试中未爆炸、但起火;14编号样品在热失控实验中发生起火、爆炸 。
据悉, 送检时间为2021年5月24日至6月16日, 委托单位为浙江长兴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产单位为国轩高科, 检测方为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对于委托单位为何不是瓯鹏动力?林峰称:“这是为了确保能够送检, 才以测试的名义委托长兴新能源材料研究院 。 因为‘4·16’丰台火灾后, 我们这种企业曾经有事故, 由我们送检, 检测机构是不收的 。 ”
另外, 林峰已经不在瓯鹏动力任职, 但他称:“火灾发生时, 我是瓯鹏动力公司的负责人, 最为了解相关的情况, 所以受瓯鹏公司的委托出席本次(上述)说明会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