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快手的差异化叙事( 四 )


我经常会在那个抖音上刷桃矢王唯,很有意思 。 他也许不是我认识最好的律师,但是他很有趣 。 如果我完全不认识律师的话,我真的会考虑有什么问题去咨询他 。 类似情况,我觉得在快手上也非常多 。 然后卖房卖车只是标的很大、频率相对较高,大家比较容易想象,后面这种专业服务会越来越多的 。
孔蓉:直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高卷入的内容 。 他在做冷启动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把所谓的一度人脉,去慢慢地加热,然后扩展到二度人脉跟三度人脉,本身就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 然后再通过这种直播内容,所以他的粘性可能比竞对会更好一些 。
其实本质上,线下的很多零售行业,或者生活服务类,可能有很多原来没有解决过的非标的,这些都是有潜在再开发可能的 。
因为相对来说,这里面原来做交易是非常需要信任的搭建的 。 快手这样一个产品去做信任,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优势 。
潘乱:交易目前能够想到的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实物的交易,就是电商 。 另外一种是这种虚拟的服务,比如咨询 。 然后还有一种就是在本地生活这个类别里面 。
这种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他其实主要的集中在一些高线城市 。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其实越来越多人都需要一些更好的服务 。 尤其是那些重决策的,我觉得可能是在越低线的城市越缺少那些重决策的服务 。
但是我如果把这个问题往前去走,如果能够让这 3.2 亿人他们刷快手的时间里面,更多地从娱乐消遣的时间变成他们职业的时间,那想象空间就很不一样了 。 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职业人,把他们这种娱乐消遣的时间变成他们职业的经营的时间,那做直播他其实就是他们的工作 。 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未来 。
孔蓉:其实现在你如果早上九点、十点打开快手,已经有很多培训师在教别人怎么直播 。 当然他不是像特别专业的像律师这样的从业群 。 另外不只是快手一家平台,视频号里面也有类似的人群 。
“我们拉回新用户的效果超过了周杰伦”

聊聊快手的差异化叙事

文章插图

潘乱:快手做了“快手新知播”,第一季第一场找的就是我跟庄明浩、金叶宸 。 据说我们三个人拉新的效果超过了周杰伦 。
金叶宸:当时听完这个数字我都不信了,第一反应是周杰伦太有名了,中国已经没有人不认识他了,所以没有带来任何的拉新 。
另外第二个感受是很认真的,其实我和潘乱还有庄明浩活跃的圈层,属于一个什么圈层呢?属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互联网从业者 。 而且大概率是产品经理和运营,程序员都不一定看我们 。
拉新效果好这件事情其实是有问题的,证明这些人都不用快手,但从信息茧房角度来说,他们恰好是对快手的股价最有影响力的一拨人 。 但这些人都不用快手,也不愿意去接纳快手 。
拼多多曾经也是这样的,也不被资本市场接受,争议很大 。 直到拼多多出了一个杀手级的应用——百亿补贴 。 大家有一天发现在上面买 iPhone 真的可以便宜 400 块,虽然只有 5% 的折扣,这些人也不差这点钱,但毕竟是 5% 的折扣,真金白银没有人会不要的 。
百亿补贴让原本完全不认可拼多多的那帮人,突然间开始接受拼多多了 。 这是一个认知上的拐点,这其实是花小钱影响一小部分人就可以获得很大收益的事情 。
但是快手没有这样的杀手级应用 。 这当然跟产品本身的定位、类型有关系,也跟运气有关系 。
潘乱:我们三个人去快手新直播那一场能够给他带来上千的拉新,其实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互联网和投资的从业者,他们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快手的用户 。 但是资本市场恰好又是这群人在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 孔蓉,你会怎么看这个中间的 gap 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