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大手笔的蔚来,则给了50亿元的年度研发预算 。 蔚来CEO李斌表示,年底研发团队的规模将扩充为年初的两倍 。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蔚来曾解释,是因为今年公司将大量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研发以及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面 。
但受限于芯片短缺、产能调整等因素,蔚来汽车三季度花了最多的钱,却交付了最少的车 。 此外,因媲美海底捞式的用户服务而出圈的蔚来汽车,在用户群逐渐庞大后,一定程度上开始遭受巨大的维护成本压力,以及可能出现的服务不到位情况 。

文章插图
尽管蔚来车主服务被视为一项极有前景的盈利变现渠道,但东吴证券曾指出,蔚来定位高端的商业模式想要实现盈利难度更大,“阈值究竟在哪,如何做到投入产出平衡都是问题 。 ”
为了维持高质量服务,蔚来还需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 。 截至2020年底,蔚来销售人员高达4141人,占员工总数的53% 。
尽管如此,蔚来也难以让所有用户满意 。 11月份,有蔚来车主爆料,称在河南洛阳叫的异地加电服务后,归还回来的车内有酒气、副驾驶位有呕吐物印记、脚垫有呕吐物 。 蔚来在回应中向该车主致歉,表示“专员服务质量是此次给您带来极差体验的关键” 。
截至目前,蔚来用户已经突破十万 。 如果想要继续维持高质量服务,当用户从十万扩充到几百万几千万量级时,这无疑将变成一项巨大的烧钱项目 。 更不要说围绕电动车的充电桩、工厂等基础设备建设,这也都是“蔚小理”需要持续烧钱投入的项目 。
C“蔚小理”们的这场烧钱游戏何时是个头?
以当前烧钱最狠的蔚来汽车为例,长桥海豚投研给出的市场预期是,有望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
造车是一个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生意,它需要经历车型量产-销量爬坡-规模效应凸显-毛利率转正-净利润转正-回本等漫长过程 。 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才能摸到盈利的曙光 。
根据已经盈利的特斯拉表现,海外分析机构将这一规模效应的转折点粗略定在20万辆 。 而特斯拉也正是在2018年实现24.5万辆新车交付后,在2019年第二季度再次实现盈利,并一直保持至今 。
而从蔚来2021年交付量和当前工厂产能现状看,2023年恰好有望实现交付量破20万里程碑 。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特斯拉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的2020年,其实靠的是销售“碳积分”,而非来自汽车销售 。

文章插图
财报显示,2020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积分”赚取16亿美元,远远超过7.21亿美元的净利润 。 如果去除这项收入,特斯拉在2020年其实是净亏损状态 。
而随着越来越多车企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碳积分交易是一项不可持久的生意 。 2023年的碳积分市场也势必不会如眼下这般火爆,蔚来们究竟还能否像特斯拉一样,靠着“双积分”政策曲线盈利,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
此外,在“蔚小理”用烧钱换规模的同时,更多竞争对手也在赶来的路上,既有百度、小米、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传统车企的转型探索 。
三季度内,全球车企“一哥”大众,依托ID系列发布的五款纯电动车,就曾在8月销量上首次超过蔚来 。
思瀚产业研究院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必将出现新进入者不断增多和越来越多企业退出产业相并存的格局,未来数年将迎来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洗牌 。
针对不同造车流派间的竞争,私募股权基金渤海华美董事总经理夏雨此前表示:“在各有各的短板的情况下,谁能先把自己的短板补好,谁就有希望胜出 。 ”
- 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 抖音上“快手风”的张同学靠什么红了?
- 又一家“顶流网红”连续关店,2021网红餐厅保鲜期缩短至30天
- “虫卵”事件背后,网红好欢螺“翻车”了?
- 贾跃亭旗下FF称“退市警告”系误读,关于美股退市,你了解多少?
- 破产营销:老国牌的“回忆杀”
- |上海市虹口区第一批“三区”划分名单公布
- |上海市闵行区第一批“三区”划分公告公布
- 哈啰出行公布“上车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服务器”专利
- 嘀嗒出行:78.37%网友认为顺风车主是“先行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