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深研:元宇宙应该是生产力工具,而不只是游戏娱乐( 五 )


那个时候他做了什么,他做了提升,提升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做 UI 界面、做鼠标、做计算器、做编辑工具、做画图软件,然后大家发现电脑可以做到效率提升 。
所以说应该要进工作场景,而不是娱乐生活场景,工作场景是增量市场,增量市场才值得做,也容易做,现在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
Mandy:说到产品迭代和提升,咱们刚才也聊到一众互联网大厂也相继入局元宇宙赛道 。 除了 Facebook ,微软 CEO 也表示在建立一个企业元宇宙,腾讯持续研发开放世界类游戏,字节跳动高价收 VR 厂商 Pico ,投资上线元宇宙游戏「重启世界」……
但是,很多声音会认为,互联网巨头是进入元宇宙时代最大的阻碍,因为他们实际上站在所有权经济的对立面,在大厂的元宇宙世界里,你永远无法获得一切数字资产的所有权 。 比如如果对标我们前面的八要素,身份、社交关系、沉浸感这些肯定是巨头已经累积的优势,但数字文明和经济系统是 Web3 时代的公司在致力去做的 。
你是在平台内,要给平台纳重税,数据也属于平台,这很不“元宇宙”,所以话说回来,你觉得巨头能做出元宇宙吗?或者说,Web2.0 的公司跟 Web3.0 的公司在实现元宇宙的路上,分别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陈悦天:区块链行业的人很热衷于讨论 Web3 ,但互联网圈子还不太说这个事情,可能还没有进入这个思考逻辑的底层吧 。
我觉得是这样,当我们讨论 Metaverse 到底会是谁去构建的,我认为会有三种力量 。
第一是 PGC , PGC 的就是大公司,他要做很底层的东西 。 比如说我们看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他们要做 Android 操作系统,去定义设备和交互标准 。 再比如说 iOS 把整个图形化的标准定义出来,大公司要去做这些, PGC 的、高品质的、设定标准的东西 。
第二是 UGC ,因为大厂不可能做所有东西,毕竟整个市场非常大,如果裹挟着这么多用户去进入 Metaverse 的话,他们一定做不过来,所以他们应该会发展生态,发展生态之后就会有很多 UGC 出来,这些 UGC 会以什么形式做我们也不知道,可能是单个用户做非常好的作品,也可能是单个用户做别好用的工具软件 。
这个过程在移动互联网当中也发生过,创业公司拿 VC 的钱做一些有前景、有创新的东西,很多移动互联网巨头就是这么诞生的 。 在 Web3 的世界里,或许它是DAO,一堆特别有理想的年轻人基于互联网协作关系自发地更新东西,然后做出来了一个产品,它们是我定义的 UGC 。
第三部分我认为是过去 10 年发展出的 AIGC ,因为如果它是沉浸式的内容消费,靠人类的生产力生产不过来,因为大家体验消费内容的速度,可能要比那生产的效率高,所以它必定会依赖很多的 AIGC 。
实际上应该是 PGC 、UGC 、AIGC 一起来做,AIGC 是不是在最后不一定,AIGC 可能一开始在 PGC 和 UGC 的过程当中就在同步发生 。 但是理论上 UGC 应该晚于 PGC ,因为一开始技术的硬件、软件、底层的标准都是大公司在那定义,这些东西普通人也投不起,也做不出来,所以设备层面,还是大公司引领 。
所以我们也不能非常抱有敌意的说大厂别进元宇宙,你们做出来的元宇宙我们不玩 。 因为事实是,你如果不承认他们做的东西,不愿意进去,你可能连硬件都没得用 。 用什么呢?用一个开源的 VR 眼镜吗?你就算开源了也没人愿意生产,你自发生产吗?3D打印吗?所以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大家不用这么抵触大公司 。
Mandy:我觉得可能国内的从业者普遍倒没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主要还是海外核心的Web3 创业社群,对于 Facebook 的敌意还是比较大的,可能中文互联网大家对于所有权经济这个事情讨论得不算太深很多,但在海外加密社区这肯定是个近年都热议的事 。 悦天对数据所有权,对数字资产所有权这些东西的信仰深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