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温动物如何演化为恒温动物?目前认为最原始的恒温动物是什么?

相比较于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在生存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变温动物不能适应自然界温度的剧烈变化,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它们的感觉器官以及肌肉张力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鳄鱼在清晨温度较低的时候就基本看不清东西,无法捕猎 。需要充分晒一个日光浴之后才能进入战斗状态 。人类刚刚到达新西兰的时候,当地生存着一种恐怖的巨蜥,杀死了不少人 。但是聪明的人类很快发现,在清晨温度最低的时候向巨蜥发起进攻,巨蜥基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就这样,令人恐怖的巨蜥只是因为不能调节体温,就被人类灭绝了 。海洋里的统zhi者之一鲨鱼,也是没有很好的体温调节能力,难以在两极富饶的海域立足 。
所以,动物很早就尝试对自己的体温进行调控,很多低等生物都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只不过鸟类和哺乳动物在这方面进化的最为完善 。
在我们所熟知的动物当中,最原始的恒温动物大概就是蜜蜂了 。没错,就是蜜蜂,你没有看错 。单独的一只蜜蜂当然不能很好的调节体温,不过它们通过集体的力量却能够很好的调控蜂箱内的温度 。所有蜜蜂一起振翅,产生的热量还是很可观的,基本上能够保证蜂箱内的适宜温度,为幼虫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
白蚁也会通过修建复杂的巢穴,充分利用日照,完善通风管道等方式,保持蚁巢内温度相对恒定 。
鲨鱼和金枪鱼也有体温调节能力,但是由于体温变化幅度依然比较大,只能算是半恒温动物吧 。鱼类调节体温最大的困难就是它们用鳃呼吸,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热量 。不过部分鲨鱼演化出了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多次热交换,能够最大程度留住宝贵的热量 。有些鲨鱼可以使胃里面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8度以上,已经很了不起了 。除此以外,它们还会将宝贵的热量优先供应大脑,保证大脑在环境温度很低的时候依然反应灵敏 。
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时代,体温调节能力就比较完善了 。毛发和皮下脂肪能够锁住热量,下丘脑时时监控体温,控制热量的产生 。寒冷的时候,我们打寒战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热量,气温很高的时候,我们会流汗,则是为了降低体温 。不过原始的哺乳动物,比如鸭嘴兽等,它们的体温变化范围还是很大的,一天之内会从二十多度到三十多度不断变化 。这说明体温调节能力是通过漫长的演化逐步完善的 。
哪些动物为恒温、变温动物?对自身有何影响?你好!
恒温动物在动物学中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性并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 。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稳定的体温 。这体现在基础代谢率上 。恒温动物的基础代谢率远高于变温动物 。
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保证体温的恒定,并且能在外界环境升高的状态下排出热量 。
这通常通过液体的蒸发实现,如人类的汗和狗的喘息,还有猫的舔舐 。恒温动物通常需要隔热措施,陆生的动物会通过在羽毛或毛发中封存空气层实现 。
鸟类披有羽毛 。而绒毛的隔热效果十分好,所以在人类社会常见有绒毛服装,床垫和睡袋产品 。羽毛在一些恐龙中也有发现 。
因此人们推测恐龙也是恒温的 。陆生的哺乳类动物有毛发(兽皮) 。羊毛的隔热效果极佳 。它的螺旋度比鬃毛高,可以融入更多的空气 。水生哺乳动物如鲸和海豹还有一些鸟类(企鹅)有一层特殊的隔离脂肪层(“鲸油”),羽毛和毛发在水中就不再能如在陆上那样保暖了 。
但是一些哺乳类动物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恒温的,例如在冬眠时,它们的体温会下降10°C或更多 。这样它们就可以节省能量,可以不吃或少吃(在间或的苏醒状态下)的情况下度过数月的严冬 。如刺猬和冬眠鼠 。一些昆虫也有恒温的趋向,例如蜂能够在外界寒冷的情况下通过肌肉颤抖保持蜂巢的温度大致恒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