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210+。入门小白,求推荐跑鞋?( 三 )


先说GEL缓震胶:都看过那个“18米高度鸡蛋掉落GEL胶上毫无损伤”广告 , 这只是它的一个特性 , GEL更为人称道的其实是它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打个比方 , 海绵泡沫块 , 踩上去很软 , 能短时间站稳 , 长时间挤压也会塌而且不可复原 。这就是区别 。想想如果是跑步这不就糟透了 。
跳起后刻意用后跟落地 , N比K软弹的多 。两双鞋中底其它部分都用了FlyteFoam材质 , 比早些的Solyte、FluidRid等材质要轻弹许多 。几次跑下来 , N的柔软和弹性并存 , 非常舒适 , 上脚奔跑能很直观的感觉到中底的缓震 , 也不会有拖沓的陷入感 。而 K系似乎是更需要磨合的 , 跑过几次后才明显感觉它“软”下来——但与前辈比 , 如今的K系大量堆砌科技 , 可能真要告别 “踩屎感”了 。
K作为支撑系 , DYNAMIC DUOMAX双密度中底防倾斜黑科技一直在前几代存在 。而从第18代后的产品对双脚内侧的支撑感由强烈到逐渐消失 , 这是好事 , 毕竟大多人用不到 。
DYNAMIC DUOMAX的作用是在长时间跑步后肌肉特性下降 , 动作开始变形(参考马拉松跑前和完赛) , 此时就能感到他的作用 , 不至于像踩泡沫那样踩在中底上 。
总结N非常舒适的中底 , 在保持柔软的同时还有比较好的支撑性 , K缓震不在柔软 , 中底更轻盈 , 弹性更好 , 和K23一样 , 没有“踩屎感” , 科技一大些 , 没有累赘感 , 更趋向高效;之前的K适合大体重的跑步者 , 现在不仅如次 , 体重较轻的一样能驾驭;需要多穿几次才能磨合出比较好的跑感 。
外底N与K外底也堆了很多新科技 。
N(右)外底中部左右各两片Trusstic稳定片 , 防止运动中足部的过度扭动 , 增加脚部着地稳定;
K(左)Trusstic面积更大 。
理论上Trusstic是防止扭动 , 提高落地后掌前掌动作的连贯性 , 通俗理解就是跑起来拖泥带水的拖沓感 , 稳定片会和重心引导线系统降低这种感觉 。重心引导线系统(Guidance Line)后掌的凹槽部分 , “可以有效地引导脚跟到脚趾的姿势 , 有一个跑步旅程 , 减少能量消耗和延缓疲劳 。”
外底是亚瑟士的良心 , 很多都爱在外底上耍心机:中底与地面直接接触 , 说更好的抓地 , 真是让寿命大幅下降 。几百公里后就要换 。而 N 与 K都用AHAR+橡胶 , 使用寿命高 , 也能在绝大多数路面上用 。不同的是N外底纹路多为六边形图案 , 前掌黄绿色部分要比黑色部分更软一些 。较深的纹路凹槽也能加快跑过湿滑路面的排水性能 。
K的底纹路有点像“鸟巢” , 另外虽然同为AHAR+橡胶 , 硬度上感觉K的外底橡胶更硬一些 , 是因为含碳量跟多 。但是抓地力依然那么潇洒 。
总结慢跑是动作的无数次重复 , 稍微的一点差别就会重复N多次 。在大量好的技术前提下 , 经过多年调校 , 也算是润物细无声 , 只要选对了码 , 在长时间双脚与鞋与路面的接触中跑者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不适感—这他有极高人气的原因 。N系出到第20代 , 一直都是最舒适的 , 没有之一 。
而K 最近5代的改进 , 越发硬实的中底 , 更轻盈的脚感让 K更像跑车 。延续了6代以来的变革 , 甚至在刚上脚时有种硬实的错觉 。好在穿开之后K 24 开始变得贴合 , 支撑和缓震都恰到好处的发挥功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