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耐特光学,高毛利率定律失效( 二 )


康耐特光学能讲出新故事吗?在智能手机成为“电子器官”的时代, 中国近视人群不在少数 。
东兴证券指出, 根据2019年数据来看, 目前全球近视患者数量达到约14亿人, 中国近视患病人数已超过6亿人 。
几亿近视人群, 捧出了几百亿的大生意 。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全球树脂眼镜镜片的零售销售价值总额由2015年的324亿美元(约人民币2119亿元), 增加至2020年的358亿美元(约234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2.3% 。
对于镜片制造商康耐特光学来说, 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去年疫情影响, 康耐特光学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 。
大环境波动之下, 眼科股今年的表现都不算理想, 目前, 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朝聚眼科较发行价跌超10%, 兆科眼科的股价则较发行价下跌超50% 。 连眼科巨头爱尔眼科的股价也从年初70.15元的高点, 一路下跌到10月15日收盘的47.12元 。
眼科生意颓势已显, 于是, 康耐特光学这几年没少寻找第二增长的新故事 。
比如在渠道方面, 原本处在行业中游的康耐特光学, 如今开始一步步向下游零售靠拢, 冲击IPO之前, 康耐特光学已建立零售店面, 也与一些电商平台尝试建立合作, 销售自有品牌眼镜镜片 。
线上渠道的毛利率更高, 康耐特光学此举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毛利 。
如今, 眼镜商家的竞争战场开始由线下转到了线上, 通过线上实现销售成本的优化, 互联网电商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和价格成本, 同时节省门店人力等成本, 这也是明月镜片等传统眼镜厂商纷纷拥抱线上零售的原因 。
康耐特光学进军零售的背后, 除了提高毛利率以外, 还有眼镜行业同质化严重、受制于零售渠道的原因 。 有数据显示, 全国范围内共有123万家眼镜相关企业, 中国还占据全球眼镜制造行业70%的份额 。
国内厂商如果想在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 在产品研发无法讲出新故事时, 只能换一条赛道, 比拼渠道抢占速度, 建立品牌心智, 在新消费时代, 眼镜行业也不例外 。
不过在零售方面, 康耐特光学还是慢了一步 。 同为树脂镜片制造商的明月镜片, 早已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零售渠道, 由于更早接触与消费者更近的零售端, “明月镜片”自然也更被人们熟知, 相比康耐特光学, “明月镜片”品牌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
营销上, 对手也在不断发力, 2017年, 明月镜片就和特劳特签订《战略定位合同书》, 聘请特劳特为其制定广告营销计划, 扩大品牌影响力, 无疑是与康耐特光学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表现 。
在业务方面, 康耐特光学也表示要发力国内市场, 逐渐摆脱对海外市场以及供应商的依赖 。 招股书称, 如公司的其他海外市场政府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或将对公司的出口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
但目前根据招股书来看, 这种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康耐特光学最大的客户依然是海外市场, 而且康耐特国内两大生产基地均未达到满产, 招股书显示, 康耐特上海生产基地2020年的实际使用率为85%, 江苏生产基地的实际使用率为90.3%, 甚至上海生产基地实际使用率连续两年下滑 。
显然, 康耐特光学的新故事, 暂时还无法讲出 。
多个对手入局, 眼镜赛道竞争激烈眼镜市场大也分散, 集中度低, 决定了这个行业总会有新人涌入, 不仅是同类的树脂眼镜, 还有隐形眼镜、以及这些年兴起的智能眼镜, 都在抢食近视眼镜市场份额, 像康耐特光学这样的传统眼镜企业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
首当其冲的对手, 就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隐形眼镜, 天眼查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经营范围含隐形眼镜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 市场竞争激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