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管理技巧视频 硬盘分区教程第二集( 二 )


(五)分区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指的是操作系统在存储设备上存储文件的格式 , 由“高级格式化”(一般就说是“格式化”)操作来完成 。 不同的操作系统所采用的文件系统是不同的 , 比如 Windows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 FAT16、FAT32、NTFS 等格式 , Linux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Ext2、Ext3、Ext4 等格式 。 一般说来 , 不同的文件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支持是不一样的 , 比如较老的 Windows 98 就不能识别 NTFS 格式 , 所有的 Windows 操作系统都不能识别 Ext4 格式;不过现在的 Linux 已经能够全部或部分支持 FAT、NTFS 格式了 。
三、处理硬盘分区
处理硬盘分区有很多种方法 , 无论是 Windows 还是 Linux , 都有许多工具软件可以使用 。 但一般系统安装盘都带有硬盘分区工具 , 都可以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对硬盘的分区进行处理 。
(一)全新分区
若硬盘为全新硬盘 , 或硬盘上所有的数据都不需保留 , 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 。 全新安装 UB14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 见下面的两张图:
全新硬盘的(图4):
图4
硬盘上已有分区的(图5):
图5
(图4)和(图5)中列表里列出了电脑上安装的存储设备(含硬盘、优盘、存储卡、移动硬盘等) , 这里的“/dev/sda”中的“dev”代表的是设备 , “sda”代表的就是电脑上的第一块硬盘 , 点选它 , 然后点击“新建分区表…” , 弹出确认对话框 , 如下(图6):
图6
看清(图6)对话框中的提示 , 点击“继续” , 开始分区 , 如下(图7):
图7
(图7)中设备“sda”下方出现“空闲” , 大小为“268435MB” , 即显示这块硬盘的总大小约 250GB 。
按(图7)所示操作 , 弹出“创建分区”对话框 , 如下(图8):
图8
这里先对(图8)中的各项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
“大小”指的是当前硬盘上的可用空间 , 没有分区时是整个硬盘的空间 , 有分区时是指除了已有分区占用的空间之外剩下的可用空间 。
“新分区的类型”前面已经介绍了 , 此处没看到“扩展分区” , 这是因为只要选择了“逻辑分区” , 系统会自动创建扩展分区 , 然后再在扩展分区里去分逻辑分区 。
“新分区的位置”指分区是从硬盘可用空间的什么位置开始划分 , 一般都是从“起始位置”即开头开始划分 。
“用于”列表里是可以支持的“文件系统” , 指新分区格式化成哪种文件系统 。
“挂载点”指的是 Linux 将分区加载到文件系统中的哪个目录下面 。
下面来创建第一个分区 ,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分区 , 即“根分区” 。 在(图8)中操作步骤如下:
①设置“大小”为 “15000 MB” , 即约 15GB , 可直接在“大小”文本框中输入 , 也可通过旁边的“+”和“-”来完成操作;
②“新分区的类型”保持默认的“主分区”不变;
③“新分区的位置”保持默认的“空间起始位置”不变;
④“用于”保持默认的“Ext4 日志文件系统”不变;
⑤“挂载点”选择第一个“/” , 即“根分区” 。
设置好后点击“确定” , 返回到分区的主界面 , 如下(图9):
图9
(图9)中 , 列表里“/dev/sda”下方出现了“/dev/sda1” , “sda1”的“1”即代表“sda”这个设备的第一个分区;“空闲”是剩下的未分区的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