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业艰辛的全球之旅( 三 )


一两年就更换供应商 , 对品牌来讲是一种消耗 。 同款不同批次的产品 , 换了工厂生产也会形成质感差异 。 如果消费者诟病“同款不同质”的图文差评达到一定热度 , 在淘宝该商品页的评价页面按默认的“按推荐排序”就有可能被自动列为首条评论 。 这样的局面有可能彻底改写一款网红产品的热销命运 。
汪涛现在做的事 , 就是帮助设计师品牌处理好寻找上游合作工厂这方面的短板、有效构建自身的供应链能力 。 在汪涛看来 , 这种供应链合作不该只是品牌方单向控制工厂 , 而应该让工厂端好的工艺标准与生产流程——也就是一些专业行规——能反向输出给品牌设计师们 。 这是一个双方都需要被培训、加强专业度的过程 。
汪涛曾目睹原先就职的一家跨国家具公司在工厂里设置了30多位质检人员 , 甚至比设计师的人数还多 , 因为一件商品从图纸到面世销售 , 涉及很多与质量管控有关的节点 。 “品牌方做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开发时 , 要训练一家合作工厂、让其真正成为受自己掌控的供应商 , 至少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 ”汪涛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


吱音工厂内待质检的家具 。

对于小众品牌来说 , 成本的骤然提升带来的压力是之前不曾体验过的 。 以家具常用的胡桃木为例 , 进货价格在疫情前每吨大约在1万元 , 到今年已经涨到1.8万元 , 接近翻了一番 。
创立于北京的独立家具品牌“失物招领Lost & Found” , 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经验是与上游工厂实现更紧密的配合 。 这个品牌的实木类产品最早是通过安徽、河北、天津等地的工厂来代工 , 而这种简单合作模式中 , 品牌对供应链的成本控制较弱 。 2020年下半年开始 , “失物招领Lost & Found”尝试在设计打样环节与工厂实现更早的配合 , 同时在结算上也采用更加灵活的账期 , 用这种深度合作增加对成本的控制力 。


家具品牌“失物招领Lost & Found”位于北京国子监街的门店 。

据其供应链负责人介绍 , 工厂能转向与品牌的这种“深度合作” , 需满足一定条件——除了工人与机器贴合产品线 , 厂家最好还要具备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 。 用这位负责人的话来说 , 只有在“人、事、物都对上”的情况下 , 才能让甲乙双方真正建立深度合作的关系 。
疫情背景下 , 无论采用何种新的合作模式 , 品牌和工厂首先需达成的意义是所谓的“风险共担” 。 这对双方而言都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 但从长期来看又是大趋势——品牌方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供应链 , 就没有办法实现稳定供应 , 最终只会形成更大的成本压力 。 所以 , 供应链合作模式做出转变 , 并非是一种短期应急策略 , 当下的转型选择虽说有风险 , 但也是一次推动双方加速抉择、风险与责任共担的契机 。
除了上下游合作关系的变化 , 另一些为应对疫情做出的改变涉及产品形态和上新节奏 。 汪涛透露 , 大部分国内家具品牌在过去两年都减少了新品开发的数量 , 特别是减少有出货风险的产品 , 生产重心从销量不断转向稳定出品 , 以确保公司经营现金流平稳 。
疫情导致的停工涨价等情况无法避免 , 倒逼着供应链在保持严谨制造的基础上提升灵活性 。 比如 , 有时候工厂为了避免交期延误而大量备货 , 一旦这些备货没有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积压 。 吱音创始人杨熙黎表示 , 吱音精简掉了一些供应链备货更加复杂的“长尾”产品 , 聚焦在核心产品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