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这一仗,向海龙和传音要怎么打?( 二 )


” 非洲手机之王 “, 会成为向海龙的下一个中转站吗?
纵观被向海龙 ” 抛弃 ” 的两家企业,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无论是百度还是国美, 它们都在某种意义上错过了时代机遇 。 这于百度而言是移动互联网, 而对国美来说则是电商 。 那么传音控股呢?这家手机企业会成为向海龙职业生涯的下一个中转站?亦或是终点站?
在作出评判之前,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家在国内无甚名气的手机厂商 。
传音手机的名头在国内几乎从未响亮过, 但这也与其创始人竺兆江的选择有关 。 2005 年, 当盛极一时的波导手机被诺基亚等外资品牌打的节节败退之时, 作为波导销售核心的竺兆江从一次海外调研中看到了非洲市场巨大的待开发机会, 决心脱离波导自立门户, ” 传音 ” 公司就此成立 。 2006 年, 传音的第一款手机 TECNO 便在尼日利亚正式发布, 随后数年间, 传音又连续推出了主打性价比的 itel 与面向年轻人群的 Infinix 两大品牌 。
于那个时代崛起的国产手机品牌大都具备一个鲜明的特色:擅长营销 。 无论是 OPPO、Vivo、还是如今已然没落的金立、天语均是如此, 出身自国内的传音自然也不例外 。 从电视剧空档到街头电线杆, 传音的广告在非洲各国几乎是无孔不入 。
另一方面, 这家出海品牌的产品调性也极为接地气, 从最开始的双卡双待到 ” 四卡四待 “、” 智能美黑 “、防热防摔、超大的电池续航以及大功率扬声器, 传音凭借本地化产品策略彻底征服了非洲消费者的心, 将三星等一众国际大厂甩在了身后 。 从非洲商业杂志 African Business 发布的 “2016 年最受非洲消费者喜爱的百强品牌 ” 名单来看, 传音旗下 TECNO、itel、Infinix 不仅上榜还获得了靠前的名次, 分别位列 6、21 和 25 位 。
截至 2019 年上市, 传音控股的出货量已经占到了整个非洲市场的 50%, 而它不仅通过长期积累下的线下渠道维持着手机领域优势, 还将版图扩展到了其他赛道, 例如家电、智能配件, 以及移动互联网——传音试图以发力软件业务这一动作摘掉 ” 纯硬件公司 ” 的帽子 。 同时, 它也希望以互联网收入弥补长期性价比战略带来的毛利损失 。
但就目前来看, 传音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虽然声势浩大, 但在创收方面却不如人意 。 2021 年半年报显示, 其主营业务智能手机的销售总收入占到了 216.77 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比例接近 95%, 智能配件、移动互联网相关收入占比极小 。 本次传音将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向海龙招入麾下, 或许也是抱着借机提升移动互联网商业化能力的打算 。
传音的 ” 软版生态链 ” 能否复制小米的辉煌?
宏观角度来看, 非洲移动互联网市场仍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 根据 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统计报告, 到 2025 年 。 非洲互联网用户月均流量消耗或将达到 7.1GB, 这已经非常接近中国 2019 年的水平 。 此外,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渗透率也正逐渐加深,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整体市场规模 。
目前, 传音掌控着非洲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 传音 OS”, 并通过系统预装应用等方式为自家 App(如 Boomplay)导入流量 。 不过, 由于传音在软件上积累不深, 它更多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合作来研发软件 。 例如 2017 年 9 月, 它就与香港网易互娱共同成立传艺互联科技公司, 2020 年上半年, 传音还与腾讯旗下公司合作建立了 Cloudview Technology, 提供浏览器服务 。
因为这一点, 很多业内人士将传音做软件的模式与小米通过投资打造出的智能硬件生态链相比较, 认为传音势必大有可期 。 不过,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