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这一仗,向海龙和传音要怎么打?( 三 )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软件生态链与硬件生态链有着根本不同——传音打造的 ” 软件生态链 ” 中, 互联网巨头作为参与者拥有自己的 App、技术与影响力, 它们需要的仅仅是传音这个 ” 盟主 ” 提供的流量入口;而小米式硬件生态链的参与者多数处于微笑曲线底端, 虽有品牌但自主影响力不强, 需要 ” 盟主 ” 在线上线下渠道、消费者认同度以及品牌力方面的全方位加持 。 正因如此, 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仅有少数行业龙头成功 ” 去小米化 “, 多数生态链企业仍深度绑定小米 。 对于和传音展开合作的互联网巨头们而言, 传音本身的吸引力并没有那样强大 。
软硬件间的差别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 或许是基于软件技术差距导致的不自信, 传音也并未在与互联网巨头们的合作中寻求主导地位, 这一点可以从它普遍不高于 50% 的合资公司持股比例看出来 。 这意味着, 如果传音由于某些原因失去非洲市场的流量入口地位, 巨头们随时可能离开传音寻找更有潜力的合作伙伴, 譬如正虎视眈眈扩张的三星、小米等手机厂商 。
即便时至今日, 传音似乎也没有计划在互联网软件上投入更多研发经费 。 翻阅财报可知, 2021 年上半年, 传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 2.8%, 相较 2020 年同期减少了 0.27% 。 如果传音迟迟无法构建起自身主导的软件生态体系, 那么它在非洲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建立起的优势恐怕并不能转化为它的实际竞争力 。
当下, 新加入的向海龙能否带领传音移动互联网业务走向辉煌还是未知数,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留给这家 ” 非洲手机之王 ” 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非洲手机市场上, 除了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的集中发力之外, 像 Mara Phones 这样获得了政府资源倾斜的本土手机品牌也在全力争夺市场份额;放眼拉美、东南亚, 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更多的竞争对手, 这些要素都使得传音复制 ” 非洲传奇 ” 的道路阻碍重重 。
对于传音而言, 软件自主化是横在它面前的一堵高墙, 遭蚕食的硬件市场份额这堵高墙则位于它身后, 且正不断逼近 。 传音会选择击碎其中一堵墙, 还是稳坐舒适区, 目视自身发展空间缩小?无论如何, 它势必要在不远的未来做出关键抉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