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依赖GPS导航时,大脑停止与自己的周围环境互动,长此以往,大脑中的海马体会萎缩 。 (薛巍)
#33说明书
以前说明书很鸡肋,留着占地方,弃之又让人担心,也许以后用得着 。 现在好了,官网都找得到说明书,甚至产品上有说明书的二维码 。 (薛巍)

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34突如其来的雨
“等着看天气预报!”曾几何时,这是我童年时父母降下的一道“圣旨”,像古时恭候巫师做法事,抵御了我无数晚间在电视上看动画片的企图 。
有了预测天气的APP,从小雨到暴风雨的降水量逐分钟的变化,到一周甚至十天后的气温走向,人们了如指掌 。 如今唯一的未知数是当大雾来临,机场的航班是延迟两个小时,还是全面取消 。 (刘畅)
#35时间的指针
小时候上学总迟到,我爸就教我把手表调快三分钟,虽然掩耳盗铃,但总觉得比别人多拥有三分钟,自豪地觉得我是时间的支配者 。
一切都电子化了之后,唯一要记住的就是充电 。 不过,即便没电了,智能手表的时间依然不需要校准,你只是一个时间的使用者 。 (薛芃)

文章插图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照
#36影集
当数码科技可以跳过载体直接成像时,每天,我们可以无数次按下快门,把照片存在硬盘或者“云空间”上 。 但除了几张晒在社交媒体上的精修版,大部分永久沉寂 。 (杨聃)
#37前任
网络“消灭”了前男友或前女友——这两个概念几乎不复存在了 。 以前跟前任分手后,就不会再关注、再联系了,对方在哪个城市,从事哪个行业,有没有成家,一概不知 。 但有了网络之后,分手后情侣依然可以关注前任的一举一动,旧仇又添新恨 。 (薛巍)
#38手写信
旧时提笔思量,字句斟酌的情怀随着键盘的敲击远去了,快速的信息传递不假思索,书信握在手里的温度也难以寻回 。 (杨聃)

文章插图
插图:Jessie Lin
#39独自观影
在坐进电影院之前,我们往往已经在社交网络上经过电影宣发的N 轮轰炸,对于我们将要看到的人物、可能的情节已经大概有了数 。 (徐菁菁)
#40未知的旅行
当旅行指南还印在纸上,它们所能够提供的还只是以文字形式记载的 基本信息 。 白纸黑字之外,远方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成了旅行指南的创作者 。 人们事无巨细地分享旅行中的一点一滴,不仅用文字,还有照片 。 于是,你会提前欣赏你将看到的四时风景,知道你相中的小馆子会有怎样一位老板,甚至了解如何和他打交道会让你获得一份赠饮 。 (徐菁菁)
排版:阿田/审核:王海燕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
- 狗狗最怕什么东西?
- 怎么丈量狗狗的体温与脉息
- 被HR发现你正在找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HR过来人告诉你答案
- 给退休的领导送礼有必要吗?过来人告诉你3点建议,很实用
- 月入2万人民币,能在丹麦过上怎样的生活
- 蚯蚓的结构特点和家兔的生活习性,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我们公司只招聘未婚人士”,为何企业会有这样的要求?
- 加盟快递物流公司有哪些比较好的 物流快递加盟10大品牌排行榜
- 在跑步的过程中,该不该注重力量训练
- 总是感觉二十岁的自己一无所有,怎么办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