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增长黑客( 三 )


一文了解增长黑客

文章插图

最后的话
如果你以前对增长黑客没有了解 , 看完此文 , 你可能会发现 , 虽然你没有增长黑客的概念 , 但《增长黑客》中很多要求、方法、原理等 , 其实都已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所实践 , 包括:成员间高度协调;信息同步;在什么时候获取高层支持;数据洞察;病毒营销等等 。 拆开来看 , 每个问题都有更多更详尽的书籍值得推荐(见文末“延伸阅读”) 。 显然 , 《增长黑客》并没有提出太多新的观点或工具 。 笔者认为 , 这本书更多的是关于“促进增长目标”方面 , 总结了一系列经验 。
在传统筒仓模式下 , 各个部门、职能岗位各司其职 , 互补相关 , 遵照着一套流程完成一系列的版本迭代 。 看起来各团队、岗位的信息是极容易不对称的 。 实际上 , 现在很多公司在崇尚扁平化发展 。 笔者在 2017 至 2020 年间 , 在国内流行的招聘平台上 , 也常看到一些招聘单位将扁平化管理作为卖点之一(甚至包括一些非互联网公司) 。 但实际上 , 绝对的扁平随着团队规模增大 , 风险和问题会随之而来(参考:企业管理层次 “扁平化" 跟 “金字塔” 各有哪些优缺点?- 知乎 ) 。 笔者过去曾就职的某单位 , 团队从不到 50人在一年内快速扩充至 100+ 人 。 扁平化在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多数成员都有数不清的大小会议和沟通成本 , 专注于本质工作的时间不足 50% 。 而不得不在管理上 , 对信息进行逐层过滤(又回归了金字塔管理模型 , 只是层次并不算特别深) 。 因此 , 笔者大胆猜想 , 整体采用传统的筒仓结构、或金字塔结构 , 在如增长团队等特殊职能团队上采用扁平化结构——在团队内保持信息高度同步 , 成员高度协调——会不会是最佳实践?
说完书本内容和团队 , 最后再讲讲增长过程吧 。 笔者作为一名团队内的开发成员 , 一开始对增长黑客的概念其实是模糊不清的 。 或许其他同学(尤其是开发同学)也会有如我这般的误解:增长是产品运营或其他产品同学的事情 , 与开发无关;增长黑客就是病毒营销;增长黑客就是一堆AB Test……(实际上 , 除了AB Test , 上面不提到了还有多臂赌博机嘛~) 。 实际上 , 增长黑客的核心方法 , 笔者认为就是上文总结的“数据指导 + 快速试验” 。 无论是团队组成、获取高层支持、保持团队高度协调还是明确北极星指标和增长杠杆 , 最终都是为保障快速试验进行的 。 而开发同学 , 在这其中不但要协助实施具体试验 。 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主动为团队工作提供协助 , 或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更多试验构想(书中讲述为何打破筒仓时 , 提供的BitTorrent的案例令我大受启发 , 详见下方引用) 。
(来自《增长黑客》第一章第一节——打破筒仓)
接连不断的成功让BitTorrent移动团队大受鼓舞 , 每一个人都开始提出可以测试的想法 。 他们测试的其中一个想法只有那些拥有无私精神的技术人员才能想到:自动关闭应用以节省手机电量 。 移动团队在对免费版App的“超级用户”(那些频繁使用App但还没有升级到专业版的人)进行专项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增长机会 。 调查发现这些用户的一个主要痛点是由于高强度使用造成的手机电量迅速流失 。 于是 , 工程师很快提出了一个想法:打造一个专属于专业版的功能 , 当App检测到用户手机电量只剩不到35%时便自动关闭耗电的后台文件传输 。 他们在免费版App里推广这一功能 , 当用户电量不足时 , App便会提示他们专业版提供这个功能 , 吸引他们马上升级 。 这个新功能十分受用户欢迎 , 也使公司收入增加了47%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