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金融科技2022年展望( 二 )


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 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 为合作伙伴带来更高效、更物超所值的服务 。
金融业务最终的服务是要通过持牌金融机构服务到具体的客户 , 哪些持牌金融机构能够坚定业务发展 , 坚定科技投入 , 充分借力市场上成熟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征信公司、流量平台的优势 , 有效整合资源 , 哪些持牌金融机构就能在金融科技的新局面下赢得更大的市场 , 争抢到 ” 马太效应 ” 的优势 , 加速拉大与其他持牌金融机构的差距 。
· 普惠金融 ” 增量提质 “ , 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监管统筹推进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与管理 , 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推动普惠金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 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 ” 增量提质 “:
在 ” 增量 ” 方面 , 监管意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打造普惠金融的能力 , 以更低的成本服务更多的客户 , 尤其是优质客户 , 这与前文提到的金融科技互通互补的新局面是一脉相承的 。
在 ” 提质 ” 方面 , 监管意在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 实现金融资源更加精准供给 , 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 高质量的服务优质用户 , 这里的高质量更多的要体现在服务效率高和服务定价低层面 。
2022 , 给主要参与方的发展建议
·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从助贷模式转向自营业务、自主风控的转变 , 解决获客、数据、系统、风控、运营等必要问题 , 除了必须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 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平台公司、征信公司、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 在合规基础上推动自身决策体系由 ” 数据要素的空白填补 ” 向 ” 价值驱动的能力增强 ” 转变 。
在决策体系方面 , 金融机构应该从 ” 基于风险或业务量 ” 向 ” 客户价值导向 ” 转型升级 , 并随着信贷资产组合的扩大 , 加强对实时的资产质量监控与风险预警 。
· 对于征信机构而言
继人行征信后 , 百行征信、朴道征信、钱塘征信等新兴市场化征信机构陆续出现 , 征信市场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
这些市场化征信机构通过加强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 , 能不断完善并提升数据挖掘、产品打造能力 , 充分发挥征信牌照价值、整合调配市场资源 , 在稳扎稳打传统信贷数据、信用卡数据等个人征信业务的同时 , 推动设备类数据、电商数据、运营商数据等创新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 , 快速形成产品和服务特色 , 最终建立品牌优势 , 这对于提升征信专业化服务能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
·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
以往的 ” 强风控 ” 模式需持续迭代调整 , 进行突破创新 , 匹配到合适的资金方变得更难 。 平台需更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开展中的角色划分 , 专注做 ” 导流 “、支持让 ” 风控 ” 回归金融机构 , 且在 ” 导流 ” 过程中提升平台流量资产的客户价值分层 , 资产资金高效匹配 , 助力行业 ” 风险定价、风险定额 ” 的风险防范原则得以广泛实现 。
在此背景下 , 平台在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及技术能力的同时 , 也面临着提升与合适资金方的匹配效率、完善自身资产质量及产品能力的多重挑战 。 第三方金融科技机构充分利用在数据、技术和金融实践上的优势 , 可以为平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 大家强强联合更好地帮助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 ,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